39健康

睡觉时抽搐是病吗

卢祖能 神经内科 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咨询

如果睡觉时只是偶尔出现抽搐的情况,通常不是病;但若是该症状频繁发生或者持续时间较长,则可能是疾病所致。这种情况下,建议患者前往神经内科就诊,以便明确原因并接受相应诊治。

  • 偶尔出现的睡觉时抽搐,多属于良性肌阵挛,常见于快速眼动睡眠期向清醒状态转换时。这种抽搐可能是因为大脑在调整身体状态,肌肉突然失去神经的抑制信号,从而产生短暂的收缩。例如,在极度疲劳、睡眠不足或压力过大时,神经系统较为敏感,就容易引发这种偶尔的抽搐。一般而言,这种情况对身体健康并无危害,无需特殊治疗,只要调整作息,保证充足睡眠,缓解压力,抽搐现象往往会自行减少或消失。
  • 但频繁或长时间的睡觉时抽搐,可能与多种疾病相关。比如癫痫,这是一种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的疾病,睡觉时大脑神经元也可能突发异常放电,引发抽搐症状。此外,低钙血症也会造成睡觉时抽搐,当血液中钙离子浓度过低,神经肌肉兴奋性会增高,促使肌肉痉挛。针对癫痫,可遵医嘱使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如卡马西平,其能稳定细胞膜,减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而低钙血症患者则需遵医嘱补充钙剂,如碳酸钙D3片,以提升血钙水平,缓解抽搐。

对于睡觉时抽搐的人群,日常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以维持神经系统的稳定。。同时,患者要避免从事危险活动,如游泳、登高作业等,防止在抽搐发作时发生意外。

2025-01-23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