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钙抽搐怎么回事,怎么办

2024-04-26 15:30:34
闫振文

闫振文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神经内科

低钙抽搐可能由长期腹泻、维生素D缺乏症、神经炎、多发性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引起,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长期腹泻

长期腹泻会导致机体水分和电解质丢失过多,引起血容量不足,进而影响脑部血液供应,出现眩晕、抽搐、恶心等症状。针对长期腹泻引起的低钙抽搐,首先需要控制腹泻症状,可通过口服补液盐溶液、电解质补充剂来补充水电解质失衡。建议餐后使用温开水送服,确保药物充分溶解后饮用。

2.维生素D缺乏症

维生素D是促进肠道对钙吸收的重要物质,其缺乏导致体内钙含量下降,从而引起肌肉痉挛和抽搐。患者可能伴随出现情绪激动、间歇性麻木、针扎样感觉,肌肉酸痛等症状。对于维生素D缺乏症,可遵医嘱使用维生素D制剂进行治疗,如骨化醇软胶囊、维生素AD胶丸等。建议餐后服用,用温水送服,避免空腹。

3.神经炎

神经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系统炎症反应,炎症刺激可能会影响神经传导,当累及运动神经时,会引起肌肉收缩异常,表现为肌肉痉挛和抽搐,当体内缺乏钙离子时,可能会加重期痉挛的症状。患者可能伴随出现一系列症状,如手足搐弱、疼痛性肌收缩,以及感觉异常如麻木、针扎样感觉。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营养神经类药物进行治疗,比如甲钴胺片、维生素B12片等。建议餐后用温水送服,避免咀嚼或压碎药片。

4.多发性肌炎

多发性肌炎是一种以骨骼肌病变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的肌肉组织,导致肌肉炎症和损伤,从而出现抽搐的现象。患者可能伴随出现四肢近端、颈肌、咽部肌肉无力,肌肉压痛等症状。若患者同时存在钙缺乏的情况,这些表现可能会更为严重。患者可以遵照医生的意见通过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环磷酰胺注射液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以及细胞毒性药物进行治疗。应注意观察注射部位是否出现红肿、疼痛等异常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处理。

5.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时,甲状腺素水平升高,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新陈代谢加快,因而会出现低钙抽搐,此时心率增快,心脏耗氧量增加,易诱发心绞痛的发生。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甲状腺药物进行治疗,例如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肠溶片等。注意服药后避免立即躺下,可保持一段时间的站立或活动,以促进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吸收。

建议患者定期监测血钙浓度,同时注意均衡饮食,避免摄入含咖啡因的食物和饮料,如茶或咖啡,以免加重症状。必要时,应进行甲状腺功能测试、血清钙测定等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