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振文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神经内科
嘴唇时不时抽搐可能是面肌痉挛、面神经炎、特发性震颤、癫痫、脑梗死等疾病的表现,这些疾病都可能导致神经功能异常。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1.面肌痉挛
由于面神经受到压迫或损伤导致神经冲动异常放电,引起包括唇部在内的面部肌肉不自主收缩,表现为嘴唇偶尔抽搐。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肉毒素注射进行治疗,注射后4小时内不要做局部按摩,以免引起不适。
2.面神经炎
面神经炎是由于感染、外伤等原因引起的炎症性疾病,会导致面神经功能障碍,从而出现嘴唇抽搐的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温水送服营养神经类药物进行调理,如维生素B族、甲钴胺等。
3.特发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为震颤,可能会影响嘴唇。这种疾病的具体原因尚不清楚,但可能与遗传有关。针对特发性震颤的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如遵医嘱在饭后服用普萘洛尔、阿罗格兰等。
4.癫痫
癫痫是由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表现为突然发作的肢体抽动、意识丧失等症状,其中就包括了口唇部位的抽搐。抗癫痫药物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可遵医嘱口服苯巴比妥钠、丙戊酸钠等,此类药物可以在饭后半小时后用温水送服,使药物更好吸收。
5.脑梗死
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循环受阻,导致局部缺血缺氧而引起的组织坏死,当病变累及运动皮层时,会引起嘴唇抽搐的现象。对于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主要是改善循环、抗凝、降纤以及稳定斑块等,常用药物主要有氢氯吡格雷、胞磷胆碱等,患者可遵医嘱温水送服上述药物。
建议患者定期进行神经科体检,监测病情变化,必要时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测试、头颅磁共振成像等相关检查。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以减少嘴唇抽搐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