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胃息肉割了又长是什么原因

刘德伟 普外科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咨询

胃息肉割了又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总体可归为生理因素与病理因素,生理因素涵盖饮食习惯、年龄增长等,病理因素涉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这些因素相互交织,促使胃息肉在切除后再次出现。

一、生理因素:

1、饮食习惯:长期偏好高脂、高蛋白饮食,且膳食纤维摄入过少,会使胃黏膜长期处于刺激与修复的不良循环中。过多的脂肪、蛋白质在胃内消化缓慢,刺激胃黏膜过度增生,形成息肉。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摄入,保持饮食均衡,有助于维持胃黏膜正常状态,减少息肉复发风险。

2、年龄增长:随着年龄上升,胃黏膜的自我修复能力逐渐减弱,细胞更新换代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异常增殖。中老年人定期复查胃镜十分必要,以便及时发现新生息肉并处理。

二、病理因素:

1、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在胃内持续感染,释放毒素,引发胃黏膜慢性炎症,刺激胃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形成息肉。根除幽门螺杆菌是关键,常用四联疗法,即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铋剂枸橼酸铋钾,联合两种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消除感染源,降低息肉复发几率,具体的用药徐遵医嘱进行。

2、慢性萎缩性胃炎: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黏膜长期处于慢性炎症、萎缩状态,胃黏膜上皮细胞反复受损、修复,在此过程中易出现异常分化与增殖,进而形成息肉。对于这类患者,首先要积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遵医嘱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促进胃黏膜修复;另外需更密切地监测胃部情况,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息肉复发迹象。

胃息肉若反复发生,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病理活检等,以便准确判断病因后治疗。

2025-01-23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