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体外血小板聚集率

2023-08-11 956人阅读

问题描述: 什么是体外血小板聚集率

医生回答(1)

病情分析:

体外血小板聚集率是指体外循环血小板表面的糖蛋白与特异性抗体结合,通过糖化反应产生的可溶性聚合物,是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的一种方法。体外循环血小板表面糖蛋白抗体是血小板聚集的诱导因子,可与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发生作用,加速血小板聚集,在血小板聚集后可释放出大量的血小板第3因子和血小板第4因子,可诱导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小板聚合物,从而起到止血的作用。体外循环血小板聚集率正常值为≥50%,<40%为异常,故体外循环血小板聚集率升高,通常提示血小板聚集功能异常,常见于血小板无力症、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

1、血小板无力症

血小板无力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由于血小板膜糖蛋白IIb/IIIa的缺乏,导致血小板聚集功能障碍,患者会出现皮肤黏膜出血、牙龈出血、鼻腔出血等症状。治疗上一般需要输注血小板,还可遵医嘱使用氨甲环酸、酚磺乙胺等药物进行治疗。

2、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

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是由于应用肝素后,导致体内血小板数量异常,出现血小板聚集功能下降的情况。患者会出现黏膜出血、牙龈出血、鼻腔出血等症状。治疗上一般需要输注血小板,还可遵医嘱使用氨甲环酸、酚磺乙胺等药物进行治疗。

3、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免疫性综合性疾病,由于体内血小板数量异常,导致血小板聚集功能下降,患者会出现皮肤黏膜出血、视网膜出血、脑出血等症状。治疗上一般需要输注血小板,还可遵医嘱使用、等糖皮质激素药物进行治疗。

患者应及时就诊,明确原因后进行治疗。

2023-08-15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