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

2021-07-05 477人阅读

问题描述: 什么是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

医生回答(1)

病情分析: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是指在妊娠前就患有病毒性肝炎,并在妊娠期发病,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和肝功能损害。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等。病毒性肝炎可分为甲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等,其中甲型病毒性肝炎是感染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是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可导致孕妇出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乏力、黄疸等症状,还可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早产、流产等情况。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一般可通过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恩替卡韦片等,需遵医嘱服用。此外,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人工流产、剖宫产等手术治疗。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卧床休息,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治疗。

2021-07-27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