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耐受不良病因

2021-07-12

问题描述: 乳糖耐受不良病因

医生回答(1)

病情分析:乳糖耐受不良病因包括乳糖酶缺乏、先天性乳糖不耐受、成人型乳糖不耐受、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慢性胰腺炎等,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获得适当的治疗方案。
1.乳糖酶缺乏
由于小肠黏膜细胞上的乳糖酶数量减少或者活性降低,导致摄入的乳糖无法被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从而引起乳糖不耐受。补充外源性乳糖酶可以改善乳糖不耐受的症状,例如使用含有乳糖酶的产品如Lactaid、DairyEase等。
2.先天性乳糖不耐受
先天性乳糖不耐受是由于个体从出生时就没有产生足够的乳糖酶来消化母乳或配方奶粉中的乳糖。这会导致肠道中未消化的乳糖积累,刺激肠道并引起不适。对于先天性乳糖不耐受,需要通过调整饮食,避免食用含乳糖的食物,例如牛奶、奶酪等。
3.成人型乳糖不耐受
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产生的乳糖酶逐渐减少,导致摄入的乳糖不能被有效分解和吸收,进而出现乳糖不耐受的现象。患者可以通过口服乳糖酶制剂来进行缓解,比如服用含有乳糖酶的药物,如Lactaid、DairyEase等。
4.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当小肠内细菌的数量异常增加时,这些细菌可能会消耗掉部分乳糖,导致乳糖不耐受。针对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引起的乳糖不耐受,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甲硝唑片、盐酸万古霉素胶囊等。
5.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患者的胰腺分泌功能受损,其中就包括了乳糖酶的分泌不足,因此会出现乳糖不耐受的情况。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促胰酶合剂进行缓解,如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多酶片等。
建议患者定期进行血液、粪便以及影像学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必要时,可进行氢呼气测试或耐受试验以评估乳糖耐受情况。

2024-02-07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