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如何治疗

2009-07-27 106人阅读

问题描述: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如何治疗

医生回答(4)

病情分析: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氧疗等方式进行治疗。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是由于肺部感染、肺部外伤等原因引起的,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缺氧等症状。

1、一般治疗

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通过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及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同时还需做好保暖措施,避免受凉。饮食上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等,有助于增强抵抗力。

2、药物治疗

对于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醋酸、等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同时,患者还可以遵医嘱使用硫酸特布他林、沙丁胺醇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促进肺部扩张,改善通气。

3、氧疗

对于症状较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导致机体出现缺氧的情况,可以通过氧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可以纠正患者的低氧血症,提高血液中的氧含量,有助于改善症状。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外,还可以通过气管插管术、气管切开术等方式进行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2023-03-14 举报

病情分析:成年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话,这个是属于急性的严重肺部病变,会有引起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改变。需要是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还有输液药物治疗,需要是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的。如果可以控制稳定,过了急性期的话那就还会有恢复的可能性。

2018-09-03 举报

病情分析:(一)治疗原发疾病

  消除ARDS的原因如抗感染抗休克治疗等

  (二)吸氧与呼气末正压呼吸

   (三)维持液体平衡控制肺水肿

  如适当限制入水量利尿等

  (四)用药物减轻肺泡-毛细血管膜的损伤和降低膜通透性

2009-07-27 举报

病情分析:治疗原则: 1.纠正缺氧:吸入50%以上浓度的氧,使PaO2维持在8kPa上。2.防止肺泡萎陷:机械通气,予呼气末正压呼吸(PEEP)或持续正压呼吸(cPAP)。3.改善肺微循环,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4.消除肺水肿:限制入水量,酌情使用利尿剂。5.积极治疗原发病。
  用药原则: 1.积极治疗原发病(抗感染、抗休克等)。2.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早期、大量、短程为原则。3.在本病早期,血清蛋白浓度无明显减少时,补液应以晶体为主。4.有低蛋白血症时,可补充白蛋白和血浆。5.创伤、出血过多、必须输血。6.注意纠正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
  应早期诊断和治疗,措施包括: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控制感染、抗休克);实行机械通气并使用呼气末正压,以纠正低氧血症;控制液体入量,保持液体负平衡,以解除肺水肿;使用α受体阻断剂、低分子右旋糖酐、肾上腺皮质激素学药物改善微循环;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急性肝肾功能衰竭、DIC、感染、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1、纠正低氧血症

   (1)氧疗:立即给氧并积极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湿化。吸空气时PaO2<6.65kPa(50mmHg),吸氧时<9.3kPa(70mmHg)时,应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
  (2)机械通气:先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如吸氧浓度需50%才能使PaO2达理想水平时,应改用呼气末期正压通气(PEEP)。IPPV吸气末压力一般用0.78~1.47kPa(8~15cmH2O),PEEP采用呼吸频率20~30/min,吸气压约为3.7kPa(40cmH2O),呼气末压0.49~1.47kPa(5~15cmH2O)。应选择最佳压力以维持足够的氧合及足够的心排血量。慎防压力过高引起气胸和纵隔气肿。
  (3)高频正压通气(HFPPV)、模式人工肺(ECMO):两者疗效均未完全肯定,且前者易引起CO2潴留,后者可破坏血液的有形成分,故都只能在有心功能不全时短时间应用。
  
2、消除肺水肿

  
  (1)早期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40mg,1次/6h,静注,或甲基氢化200~400mg,每6h一次,静注。维持48~72h。
  (2)改善微循环:①酚妥拉明5~10mg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静滴,每12h一次,可扩张肺血管,降低肺楔压,减轻肺淤血;②有DIC存在时可用肝素。
  (3)保持液体平衡:①限止入量,保持水的负平衡(每日出量>入量500ml);②利尿剂应用:40mg,每6h一次静注;③强心剂应用;肺楔压>3.3kPa(25mmHg)时应给予快速洋地黄制剂静注;④低盐白蛋白应用:疗效可疑,多主张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后再给予。
  
3、防治肺泡群不张

   除使用PEEP可减少肺泡不张外,也可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滴入或雾化吸入,以改善和减少肺泡群不张,进而增加通气量,改善低氧血症。
  
4、注意各脏器功能衰竭的防治疗

  
5、积极进行病因治疗

2009-07-27 举报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