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疾病和身心疾病的区别

2019-04-07 509人阅读

问题描述: 心身疾病和身心疾病的区别

医生回答(3)

病情分析:

心身疾病和身心疾病的区别在于发病原因、症状表现、治疗方法等方面。

1、发病原因

心身疾病通常是由于心理社会因素所导致,比如工作压力大、家庭关系紧张等。而身心疾病则是由于内分泌或者是神经系统异常所导致,比如内分泌失调、神经衰弱等。

2、症状表现

心身疾病的患者在发病时会出现心慌、胸闷、头晕、头痛等症状,而身心疾病的患者则会出现失眠、食欲不振、暴躁、焦虑等症状。

3、治疗方法

心身疾病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进行治疗,比如片、艾司唑仑片等,同时还可以进行心理治疗,比如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等。而身心疾病的患者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进行治疗,比如盐酸舍曲林片、盐酸氟西汀胶囊等,同时还可以进行心理治疗,比如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等。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以免影响病情恢复。

2023-07-25 举报

病情分析:医学上没有身心疾病的说明,也不存在身心疾病和心身疾病的区别,医学专业术语是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称为心理生理疾病,心理社会因素会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通常有明确的病理基础,并且器官可以有形态学和组织学的改变。在定义心身疾病时,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排除躯体疾病和神经症,这类患者通常有明显的身体症状,其心理问题明显与身体症状有关。常规筛查可以通过体检和心理检查等方法进行,并结合个人病史进行综合分析。在治疗方面,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身心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原则,以消除心理原因和生物症状。
预防心身疾病,患者需要积极学习相关科学知识,加强个人修养,培养健全的人格,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2022-08-22 举报

病情分析:身心疾病是因人的机体发生了生理变化而引发了个体心理、行为上的变化,例如:老年性痴呆、经期精神紧张、更年期综合征等等。这些生理变化而导致的心理、行为的变化,与当事人社会认识无关,其心理、行为的变化不受自我意识的控制调理。由植物神经系统及神经内分泌系统构成了应激综合征的“效应器”即应激系统(Stress system),而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是个体对应激源经过认知评价,察觉威胁或挑战的存在后,大脑边缘系统去唤醒应激系统,并影响包括免疫系统在内的各种内脏活动。这一系列的活动如超过个体的承受能力(反应阈值),破坏了机体的稳态,便会产生心身疾病。

2019-04-07 举报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