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怎么办

2015-07-24

问题描述: 鹅口疮怎么办

医生回答(5)

病情分析:鹅口疮可以通过口腔护理、制霉菌素、碳酸氢钠溶液漱口、免疫调节治疗、抗真菌药物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口腔护理
定期用温盐水漱口、轻柔刷牙等方式维护口腔卫生。通过去除死皮及食物残渣来减少真菌感染部位,进而缓解相关不适症状。
2.制霉菌素
制霉菌素可以通过口服或者涂抹的方式使用,具体剂量需要遵医嘱调整。此药能够抑制真菌细胞壁合成,从而起到抗菌作用,对于由念珠菌引起的鹅口疮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3.碳酸氢钠溶液漱口
将碳酸氢钠溶解于水中制成溶液后漱口,每日多次。碳酸氢钠可提高口腔pH值至碱性环境,不利于白色念珠菌生长繁殖;同时其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气泡也有助于清除附着在黏膜上的菌斑和坏死组织。
4.免疫调节治疗
免疫调节治疗通常包括使用免疫增强剂如胸腺肽肠溶片、脾氨肽口服溶液等,需按医生指导进行周期性治疗。此方法旨在改善机体免疫力,减少继发性感染风险,对预防鹅口疮复发有一定帮助。
5.抗真菌药物治疗
抗真菌药物治疗可能包括氟康唑胶囊、伊曲康唑胶囊等口服给药方式。这些药物能特异性干扰真菌固醇合成,从而阻断其细胞膜形成过程而发挥抑菌作用。
患者应避免食用过于热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加重口腔黏膜损伤。若鹅口疮经上述处理无效或伴有其他并发症,则建议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2023-12-31 举报

病情分析:一般不需要进行其他方面的检查。如果宝宝的鹅口疮反复发作,可以小心地刮下一点白斑送到检验室检测。通过检验能够确定酵母菌的类型,以便医生能更准确给宝宝用药。本病应与滞留奶块相鉴别。口腔滞留奶块,其性状虽与鹅口疮相似,但用温开水或棉签轻拭,即可移动、除去奶块。而本病白屑不易擦去,若用力擦去,其下面的黏膜潮红、粗糙。宝宝会因疼痛而拒绝吃奶,造成食量减少、体重增长缓慢。如鹅口疮扩散到口腔的后部,有可能“殃及”食管,一旦受到牵连,宝宝吞咽东西就会感到不舒服,甚至会因为怕疼,拒绝喝水,有可能出现脱水。

2015-07-24 举报

病情分析:口腔黏膜出现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围无炎症反应,形似奶块。无痛,擦去斑膜后,可见下方不出血的红色创面。斑膜面积大小不等,可出现在舌、颊、腭或唇内黏膜上。在感染轻微时,白斑不易发现,也没有明显痛感,或仅在进食时有痛苦表情。严重时宝宝会因疼痛而烦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难,有时伴有轻度发热。受损的黏膜治疗不及时可不断扩大,蔓延到咽部、扁桃体、牙龈等,严重者可蔓延至食管、支气管,引起念珠菌性食管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现呼吸、吞咽困难,少数可并发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影响终身免疫功能。甚至可继发其他细菌感染,造成败血症。

2015-07-24 举报

病情分析:鹅口疮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由真菌感染,是儿童口腔的一种常见疾病。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多见于婴幼儿。本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这种真菌有时也可在口腔中发现,当婴儿营养不良或身体衰弱时可以发病。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白色念珠菌就是许多微生物中的一种,通常多发生在口腔不清洁、营养不良的婴儿中,在体弱的成年人中亦可发生。白色念珠菌在健康儿童的口腔里也常可发现,但并不致病。接触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另外,婴幼儿在6~7个月时开始长牙,牙床有轻度胀痛感,婴幼儿便爱咬手指,咬玩具,这样就易把细菌、霉菌带入口腔,引起感染。

2015-07-24 举报

病情分析:鹅口疮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口腔粘膜霉菌病,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其病因是婴儿出生时母亲阴道有霉菌感染;奶头,奶瓶消毒不彻底或营养不良;长期滥用抗生素致口腔内菌群失调;不适当应用激素治疗,均易导致感染.主要表现为口腔舌上满布白色糜点,形如鹅口.局部用药 鹅口疮比较容易治疗,可用制霉菌素研成末与鱼肝油滴剂调匀,涂搽在创面上,每4小时用药一次,疗效显著.用1%龙胆紫涂搽疗效也不错,但因用药后口唇周围染色,影响观察并污染衣物,故临床上用得。全身用药 症状严重的孩子也可口服一些抗真菌的药物,如制霉菌素或克霉唑等,进行综合治疗.

2015-07-24 举报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