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sars

2014-08-31

问题描述: 中医治sars

医生回答(2)

病情分析:中医治SARS可以考虑采用中药调理、针灸疗法、艾灸疗法、拔罐疗法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没有缓解或者加重,应立即就医。
1.中药调理
通过服用经过配伍后具有清热解毒、润燥止咳功效的中药方剂来缓解SARS的症状。SARS是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机特点为“疫毒伤正,从口鼻而入”,因此选用具有上述功效的中药可有效改善病情。
2.针灸疗法
选择特定穴位如肺经腧穴、大椎穴等,运用毫针刺法以刺激穴位,配合呼吸调节进行治疗。针灸能调节气血流通、平抑脏腑功能亢进,并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对抗病毒感染;对于SARS引起的咳嗽、气促等症状也有一定缓解作用。
3.艾灸疗法
将艾条悬置在距离皮肤3cm左右的高度上,对准穴位进行旋转加热,使局部温感持久存在而不至灼痛。SARS患者常伴随发热、乏力等不适,此时使用温和灸法可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反应,并辅助降温;但需注意避免过度施灸以防加重病情。
4.拔罐疗法
利用负压吸引原理,在体表相应穴位处形成局部淤血以达到祛风散寒目的。拔罐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排出体内湿邪,并舒缓因SARS所致胸闷不畅等情况;但在感染急性期不宜使用以免诱发皮疹或导致皮肤损伤。
在应用以上传统治疗方法时,应考虑个体差异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此外,建议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医疗干预措施。

2024-01-31 举报

病情分析:治疗非典的方法   虽然SARS的致病原已经基本明确,但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尚缺少针对病因的治疗。基于上述认识,临床上应以对症治疗和针对并发症的治疗为主。在目前疗效尚不明确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多种药物(如抗生素、抗病毒药、免疫调节剂、糖皮质激素等)长期、大剂量地联合应用。   (一)一般治疗与病情监测   卧床休息,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避免用力和剧烈咳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不少患者在发病后的2~3周内都可能属于进展期)。一般早期给予持续鼻导管吸氧(吸氧浓度一般为1~3L/min). 根据病情需要,每天定时或持续监测脉搏容积血氧饱和度(SpO2)。 定期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电解质、肝肾功能、心肌酶谱、T淋巴细胞亚群(有条件时)和X线胸片等。   (二)对症治疗   1、发热>38.5℃,或全身酸痛明显者,可使用解热镇痛药。高热者给予冰敷、酒精擦浴、降温毯等物理降温措施,儿童禁用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 2、咳嗽、咯痰者可给予镇咳、祛痰药。 3、有心、肝、肾等器官功能损害者,应采取相应治疗。 4、腹泻患者应注意补液及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三)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目的在于抑制异常的免疫病理反应,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状态,从而改善机体的一般状况,减轻肺的渗出、损伤,防止或减轻后期的肺纤维化。应用指征如下:①有严重的中毒症状,持续高热不退,经对症治疗3天以上最高体温仍超过39℃;②X线胸片显示多发或大片阴影,进展迅速,48小时之内病灶面积增大>50%且在正位胸片上占双肺总面积的1/3以上;③达到急性肺损伤(ALI)或ARDS的诊断标准。具备以上指征之一即可应用。 成人推荐剂量相当于甲泼尼龙80~320mg/d,静脉给药具体剂量可根据病情及个体差异进行调整。当临床表现改善或胸片显示肺内阴影有所吸收时,逐渐减量停用。一般每3~5天减量1/3,通常静脉给药1~2周后可改变 口服或泼尼龙。一般不超过4周,不宜过大剂量或过长疗程,应同时应用制酸剂和胃黏膜保护剂,还应警惕继发感染,包括细菌或/和真菌感染,也要注意潜在的结核病灶感染扩散。   (四)抗病毒治疗   目前尚未发现针对SARS-CoV的特异性药物。临床回顾性分析资料显示,利巴韦林等常用抗病毒药对本病没有明显治疗效果。可试用蛋白酶抑制剂类药物Kaletra咯匹那韦(Lopinavir)及利托那韦(Ritonavir)等。   (五)免疫治疗   胸腺肽、干扰素、用丙种球蛋白等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对本病的疗效尚未肯定,不推荐常规使用。SARS恢复期血清的临床疗效尚未被证实,对诊断明确的高危患者,可在严密观察下试用。   (六)抗菌药物的使用   抗菌药物的应用目的是主要为两个,一是用于对疑似患者的试验治疗,以帮助鉴别诊断;二是用于治疗和控制继发细菌、真菌感染。 鉴于SARS常与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相混淆,而后者常见致病原为肺炎链球菌、支原体、流感嗜血杆菌等,在诊断不清时可选用新喹诺酮类或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药物试验治疗。继发感染的致病原包括革兰阴性杆菌、耐药革兰阳性球菌、真菌及结核分枝杆菌,应有针对性地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   (七)心理治疗   对疑似病例,应合理安排收住条件,减少患者担心院内交叉感染的压力;对确诊病例,应加强关心与解释,引导患者加深对本病的自限性和可治愈的认识。   (八)中医药治疗   本病符合《素问×刺法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的论述,属于中医学瘟疫、热病的范畴。其病因为疫毒之邪,由口鼻而入,主要病位在肺,也可累及其他脏腑;基本病机为邪毒壅肺、湿痰瘀阻、肺气郁闭、气阴亏虚。中医药治疗的原则是早治疗、重祛邪、早扶正,防传变。 1、辨证论治 (1)疫毒犯肺证:多见于早期。 症状:初起发热,或有恶寒;头痛,身痛,肢困;干咳,少痰,或有咽痛;气短,乏力,口干。舌苔白或黄,脉滑数。 治法:清肺解毒,化湿透邪。 基本方及参考剂量: 银花15g 边翘15g 黄芩10g 柴胡10g 青蒿15g 白蔻6g(打)炒杏仁9g 生薏苡仁15g 沙参15g 芦根15g 加减: (1)无汗者加薄荷; (2)热甚者加生石膏、知母; (3)苔腻者加蕾香、佩兰; (4)腹泻者去知母,加黄连、炮姜; (5)恶心呕吐者加制半夏、竹茹。 (2)疫毒壅肺证:多见于早期、进展期。 症状:高热,汗出热不解,身痛;咳嗽,少痰,胸闷,气促;腹泻,恶心呕吐,或脘腹胀满,或便秘,或便溏不爽;口干不欲饮,气短,乏力;甚则烦躁不安。舌红或绛,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化湿。 基本方及参考剂量: 生石膏45g(先煎) 知母10g 灸麻黄6g 银花20g 炒杏仁10g 生薏苡仁15g 浙贝10g 太子参10g 生甘草10g 加减: (1)烦躁不安、舌绛口干者加生地、赤芍、丹皮; (2)气短、乏力、口干重者去太子参加西洋参;(3)恶心呕吐者加制半夏;(4)便秘者加全瓜蒌、生大黄;(5)脘腹胀满,便溏不爽者加焦槟榔、木香。 (3)肺闭喘憋证:多见于进展期及重症SARS。 症状:高热不退或开始减退;呼吸困难,憋气胸闷,喘息气促;或有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气短,疲乏无力。口唇紫暗,舌红或暗红,苔黄腻,脉滑。 治法:清热泻肺,祛瘀化浊,佐以扶正。 基本方及参考剂量: 葶苈子15g 桑白皮15g 黄芩10g 全瓜蒌30g 郁金10g 萆解12g 蚕砂10g(包)丹麦15g 败酱草30g 西洋参15g 加减: (1)气短、疲乏、喘重者加山萸肉; (2)脘腹胀满、纳差者加厚朴、麦牙; (3)口唇发绀加三七、益母草。 (4)内闭外脱证:见于重症SARS。 症状:呼吸窘迫,憋气喘促,呼多吸少;语声低微,燥扰不安,甚则神昏,汗出肢冷。口唇紫暗,舌暗红,苔黄腻,脉沉细欲绝。 治法:益气敛阴,回阳固脱,化浊开闭。 基本方及参考剂量: 红参10~30g(另煎兑服) 炮附子10g 山萸肉30g 麦冬15g 郁金10g 三七6g 加减:1神昏者上方送服安宫牛黄丸;2冷汗淋漓者加煅龙牡;3肢冷者加桂枝、干姜;4喉间痰鸣者加用猴枣散。 (5)气阴亏虚、痰瘀阻络证:多见于恢复期。 症状:胸闷、气短,补疲乏力,动则气喘;或见咳嗽;自觉发热或低热,自汗,焦虑不安,失眠,纳呆,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舌苔黄或腻,脉象多见沉细无力。

2014-08-31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