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病理

2014-08-19

问题描述: 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病理

医生回答(2)

病情分析: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慢性、节段性和反复发作的血管炎症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为中小动静脉壁纤维素样坏死、炎症细胞浸润和继发性血栓形成。该疾病主要累及四肢远端中小动静脉,常伴有缺血性症状,治疗需综合考虑药物治疗和外科干预。
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的病理机制涉及到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血管内皮损伤以及血栓形成。这种炎症通常由吸烟、遗传因素、感染或其他环境因素诱发,导致血管壁出现炎症细胞浸润和斑块形成,进而引起血管狭窄甚至阻塞。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的症状包括间歇性跛行、皮肤苍白或呈腊黄色、足部刺痛或麻木感等。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持续性疼痛、溃疡或坏疽等症状。
诊断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的主要检查项目包括超声波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压血管造影。这些影像学检查可显示受影响动脉的病变程度和分布情况。治疗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的方法主要包括抗凝治疗、扩张血管药物如硝苯地平、贝前列素钠的应用以及必要时的手术治疗,如经皮介入治疗或旁路移植术。治疗策略应个体化制定,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症状并预防并发症。
患者应戒烟,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会收缩血管,加重病情。同时,保持患处温暖,避免寒冷刺激,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但要避免过度加温以免造成组织损伤。

2024-02-17 举报

病情分析:除上述血管方面的病理变化外,尚有神经、肌肉、骨骼等组织的缺血性病理改变。若并发局部感染,可出现发烧、畏寒、烦躁等全身毒血症状。肢端组织缺血更为严重,产生溃疡或坏疽。大多为干性坏疽,若继发感染,则呈湿性坏疽.细菌所产生的毒素或其它毒素进入血循环而产生的全身性中毒症状称为毒血症;

2014-08-19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