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所致贫血症

2014-07-31

问题描述: 感染性疾病所致贫血症

医生回答(2)

病情分析:感染性疾病所致贫血症可能由结核病、疟疾、艾滋病、巨球蛋白血症、肝硬化等引起,治疗需针对具体病因进行。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获得适当的治疗。
1.结核病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机体免疫系统对红细胞破坏增加,导致贫血。这主要是因为结核菌素侵入人体后,会引起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进而影响到红细胞的生成和生存。抗结核药物治疗是主要手段,如异烟肼、利福平等,能够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繁殖,从而减轻病情。
2.疟疾
疟原虫通过大量寄生红细胞并消耗其营养物质来繁殖,导致贫血。疟原虫在人体内繁殖时会破坏红细胞,使其破裂释放出寄生虫,进一步损害造血功能。抗疟药能杀灭红细胞内的裂殖体,控制病情发展。常用抗疟药包括氯喹、奎宁等,可有效防止疟原虫继续繁殖,缓解贫血症状。
3.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攻击免疫系统中的T淋巴细胞,导致免疫缺陷,易继发各种严重感染,引起贫血。HIV直接侵犯和破坏CD4+T淋巴细胞,使机体免疫功能受损甚至缺陷,无法有效地抵御外界病原体入侵,发生机会性感染。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是主要治疗方法,如齐多夫定、拉米夫定等,可以抑制HIV复制,提高生活质量。
4.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由于异常增生的浆细胞过度分泌单克隆IgM,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速度减慢,微循环障碍,组织缺氧,进而出现贫血的症状。化疗是常用的治疗方式,如环磷酰胺、苯达莫司汀等,通过干扰肿瘤细胞DNA合成,达到杀死癌细胞的目的。
5.肝硬化
肝硬化患者肝脏合成功能下降,铁利用降低,铁质积累形成血色病,导致贫血。肝硬化会导致脾脏肿大,脾功能亢进,从而加速红细胞的破坏,同时影响铁的吸收和利用,进一步加重贫血。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生素B6进行治疗,有助于改善贫血状况。
建议定期监测血常规和铁代谢指标,以评估贫血的程度和类型。必要时,可能需要进行骨髓穿刺活检等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以便更好地了解病情。

2024-02-22 举报

病情分析:.祛除病原微生物 治疗原发感染性疾病。原发病治愈后,贫血自然逐渐纠正。   2.贫血的治疗 轻度贫血不需治疗,贫血严重者可对症输血,减轻贫血症状。红细胞生成素对感染贫血有效,但使用剂量较大,常需1万U/d,但用后可使血清铁进一步下降,注意补充铁。铁剂应用对感染性贫血无效,长期应用铁剂,可使铁贮存量增加,引起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2014-07-31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