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血吸虫病

2014-07-30

问题描述: 湄公血吸虫病

医生回答(2)

病情分析:湄公血吸虫病是一种由寄生在人体内的湄公血吸虫所引起的寄生虫病,可通过接触含有感染性尾蚴的水源而感染。
湄公血吸虫侵入人体后,在胆管内繁殖并产生代谢产物,这些物质会引起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长期存在可导致胆道纤维化、狭窄甚至胆汁淤积,影响肝脏功能。该病通常经历无症状携带期、急性期和慢性期三个阶段。急性期可能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慢性期则可能出现肝脾肿大、胆管炎等。
诊断湄公血吸虫病通常需要进行血液检测以查找特异性抗体,以及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扫描或计算机断层扫描来评估肝脏和胆管情况。治疗湄公血吸虫病的主要手段是使用吡喹酮等抗寄生虫药物进行驱虫治疗。对于重症患者,可能需行手术切除受累胆管。
患者应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河水,以减少与感染源的直接接触,降低感染风险。此外,个人卫生习惯的改善也是预防湄公血吸虫病的重要措施。

2024-02-12 举报

病情分析:你好,治疗湄公血吸虫病可以使用吡喹酮1天疗法,20mg/(kg·次),3次/d,疗效良好。而且在此期间不要食用一些昆虫类食物以免二次感染。

2014-07-30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