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吸虫病

2014-07-28

问题描述: 脑血吸虫病

医生回答(2)

病情分析:脑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引起的炎症性病变,通常表现为头痛、呕吐和发热等。治疗需使用抗血吸虫药物吡喹酮。
脑血吸虫病是由于血吸虫成虫寄生于大脑皮层及其附近组织所引起的炎性反应与损害。该病主要通过粪便传播,当含有血吸虫卵的水体被饮用时,虫卵会进入消化道并发育成成虫,然后产卵于肠壁,孵化出幼虫并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大脑。脑血吸虫病的症状包括头痛、呕吐、发热、嗜睡、昏迷甚至癫痫发作。这些症状主要是由于血吸虫对脑组织的侵袭和炎症反应导致的。
诊断脑血吸虫病通常需要进行脑脊液检查、血常规、血清学检测以及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其中,血清学检测可检测血液中的特异性抗体,而影像学检查则能显示脑部异常情况。脑血吸虫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口服抗血吸虫药物吡喹酮。此药具有杀灭血吸虫的作用,但需遵医嘱服用。
患者应保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减少脑部负担,促进病情恢复。

2024-01-11 举报

病情分析:脑血吸虫病是血吸虫卵在脑组织中沉积所引起的虫卵性肉芽肿和炎性反应。一般认为主要来源于肺部病灶。虫卵沉积的脑组织发生脑软化,肉芽肿形成,周围脑水肿。本病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均多见于年轻人。急性型多在感染后6个月左右发病,表现为脑膜脑炎症状:发热、意识障碍、瘫痪、抽搐及腱反射亢进、脑膜刺激症、锥体束征等。慢性型多见于慢性早期血吸虫病患者,主要症状为癫痫发作,以局限性癫痫多见,也有病人以颅内压增高伴定位体征为主要表现。

2014-07-28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