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血去痰湿的中药

2014-07-13 235人阅读

问题描述: 补气血去痰湿的中药

医生回答(4)

病情分析:

补气血去痰湿的中药有很多,常见的有黄芪、当归、党参、太子参、白术、茯苓等,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1、黄芪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敛疮生肌的功效,适用于治疗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等病症。

2、当归

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适用于治疗血虚萎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等病症。

3、党参

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具有补脾益肺、生津养血的功效,适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肺虚喘咳、津伤口渴、血虚体弱、津伤口渴、内热消渴等病症。

4、太子参

太子参味甘、苦,性平,归脾、肺经,具有补气生津、健脾益肺的功效,适用于治疗脾气虚弱、胃阴不足、热病后期、气阴两伤、阴虚肺燥、干咳少痰、倦怠乏力、气短自汗、口干食少等病症。

5、白术

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适用于治疗脾虚食少、消化不良、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等病症。

6、茯苓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适用于治疗水肿、脾虚泄泻、心悸、失眠等病症。

患者在服用药物时,需要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盲目用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对身体造成损伤。如果服用药物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去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2019-04-10 举报

病情分析:补气血、祛痰湿的中药包括黄芪、党参、白术、陈皮和半夏。这些药物在传统中医中常用于治疗气虚、痰湿等症状,但使用前需咨询专业医生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1.黄芪
黄芪具有补气固表、托疮生肌的功效,对于气血不足引起的乏力、自汗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本品适用于脾气虚证。但外感发热患者不宜使用。
2.党参
党参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不适症状,能够起到健脾益肺和养血生津的作用。阴虚内热者慎服。本品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白术
白术可辅助改善脾胃虚弱所致的食少倦怠、腹胀腹泻、呕吐、胎动不安等情况,能起到健脾燥湿和中止泻的作用。凡气滞胸闷脘胀者忌用。此外,本品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4.陈皮
陈皮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若体内存在痰湿的情况,此时服用此药物可以有效祛除体内的湿邪之气,从而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阴虚燥咳及气虚下陷者慎用。此外,本品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5.半夏
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若体内痰湿过重,则可能会出现咳嗽痰多、恶心呕吐的症状,此时则需要通过使用半夏进行治疗。本品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以上提及的所有药物均需遵医嘱合理应用,不可盲目自行滥用,以免引起不良后果。建议患者平时注意饮食调理,适当进食红枣、山药等食物以助于补气血。

2024-02-25 举报

病情分析:你好,这情况下跟贫血以及干活干的累都是有关系的。所以会经常头疼,全身没有力气,脸色发白,有点晕,可以使用一些硫酸亚铁片,从饮食中多补充一些肝脏或者是菠菜来改善一下的。平时一定要注意多休息,避免身体过度劳累,容易加重症状的,定期检查一下。

2018-09-27 举报

病情分析:你好,如果已经看过中医了,是建议中医诊查后面诊加方剂的,脾主运化,喜燥恶湿,若为湿所困,则运化失常,表现为大便稀溏,腹满腹涨,不思饮食,嗳腐吞酸等,其病机为湿邪困脾,故要健脾祛湿。常用疗法有:食疗、药疗、外洗等。如果平时脾胃虚弱者,出现胃口不好、大便稀溏,感觉困倦,可服健脾补血颗粒,参苓白术散调补脾胃。具体药物仍需要面诊中医医师诊查才能个体化加用方剂。祝您心情愉快。

2018-07-07 举报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