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湿困脾怎么艾灸

2022-02-28

问题描述: 寒湿困脾怎么艾灸

医生回答(1)

病情分析:寒湿困脾可采取足三里穴、阴陵泉穴、关元穴、中脘穴、三阴交穴等穴位艾灸。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足三里穴
取坐位或仰卧位,使用细火柴棒点按穴位5-10分钟。此穴位具有健脾胃、补气血的作用,能够促进水液代谢,从而缓解因寒湿侵袭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2.阴陵泉穴
患者可采取正坐或仰卧位,在髌骨下缘与胫骨粗隆连线中点凹陷处取穴,用拇指指腹顺时针方向按揉阴陵泉穴3-5分钟。阴陵泉属足太阴脾经,主治肠鸣、泄泻、水肿等症,通过刺激此处能起到祛湿利水的功效。
3.关元穴
患者平躺,将双手搓热后置于腹部,找到肚脐下方三横指的位置即是关元穴,然后对关元穴进行旋转按揉。关元穴是小肠之气汇合处,同时又为任脉穴,位于丹田位置,因此按揉关元穴有培补元气的作用,对于改善虚寒证候有一定的效果。
4.中脘穴
患者取舒适体位,家人用一指禅法推拿中脘穴3-5分钟。中脘穴属任脉,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消食的功效,适用于治疗呕吐、呃逆、积食、腹胀等病症。
5.三阴交穴
患者取坐位,用拇指按揉三阴交穴约5分钟,力度适中。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脚踝骨最高点往上三寸处,经常按揉此穴有利于调理肝、脾、肾三脏,进而达到祛湿的效果。
在进行艾灸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暖,以免受凉导致病情加重。此外,若患者对艾烟过敏,则应避免在此期间进行艾灸,以免诱发或加重不适症状。

2024-02-23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