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的常见病因有

2022-02-25

问题描述: 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的常见病因有

医生回答(1)

病情分析: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的常见病因有酒精滥用、非甾体抗炎药过量使用、严重创伤、颅脑病变、感染性休克。患者应避免盲目用药,以免加重胃黏膜损伤。
1.酒精滥用
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胃黏膜屏障受损,增加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壁的侵蚀作用,进而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等炎症反应。患者需要戒酒并配合营养支持治疗,如口服维生素B族片、复合维生素B片等。
2.非甾体抗炎药过量使用
这类药物可抑制环氧合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降低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导致胃黏膜损伤。建议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或者停用相关药物,同时可以考虑服用抑酸类药物进行缓解,比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
3.严重创伤
严重的身体创伤会引起应激反应,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间接影响胃黏膜的修复过程,从而加重胃部损伤。对于存在严重创伤的患者,通常需要住院接受治疗,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静脉注射H2受体拮抗剂来改善病情,如盐酸雷尼替丁注射液、法莫替丁注射液等。
4.颅脑病变
颅内压增高时,会导致大脑中的血管扩张,血液回流不畅,此时为了保证脑部供血,心脏收缩力增强,心排出量增加,此时胃肠道的血液循环也会随之增加,造成胃肠黏膜缺氧缺血,易发生糜烂、溃疡。针对颅脑病变所致的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常需行头颅CT检查以评估病情,必要时还需行内镜下止血术。
5.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是由于病原体及其毒素进入血液循环所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当机体受到强烈的刺激后,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使胃黏膜微循环障碍,进一步加重胃黏膜的损伤。感染性休克患者需要及时补充电解质平衡调节剂,纠正电解质紊乱,常用药物包括氯化钾缓释片、枸橼酸钾颗粒等。
患者平时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生姜等。若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进行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等相关检查,以确定诊断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2024-02-17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