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简称心衰)通常无法在75岁老年患者中实现完全康复,但通过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症状。
心力衰竭的本质是心脏泵血功能受损,导致输出量无法满足机体代谢需求。典型临床表现包括活动耐力下降(如疲劳、气促)、心悸及体位性低眩晕,病情进展时可出现特征性的下垂部位水肿(下肢/踝部显著)。老年患者因机体代偿能力衰退,症状往往更为严重且进展迅速。治疗方面,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是基础药物选择,对于符合手术指征者,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术能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配合低盐低脂饮食及适度休息虽有助于病情管理,但需明确此类措施仅能延缓疾病进展而非根治。
日常管理需重点关注以下两方面:
1. 严格戒烟限酒,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个体化康复训练,避免运动过量。
2. 出现水肿加重或呼吸困难等预警症状时,应立即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