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贫血是否属于正细胞性贫血需根据具体病情判断,虽然多数慢性肾性贫血表现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但若合并出血或溶血等情况,也可能出现小细胞或大细胞性贫血特征。
肾性贫血的核心发病机制是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不足,常见于慢性肾脏病进展至肾功能衰竭或尿毒症阶段,多由弥漫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基础疾病引发。典型临床表现包括乏力、心悸、血尿和水肿,其中贫血程度往往与肾脏损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预后不良。临床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联合铁剂(如右旋糖酐铁分散片、富马酸亚铁片)与叶酸补充,以改善造血功能。
患者日常管理需重点关注以下两方面:
1. 保持规律作息与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加重身体负担。
2. 加强皮肤护理,出现瘙痒时避免搔抓,预防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