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息肉一般指子宫息肉,如果息肉较小且无症状,一般定期复查即可,但如果息肉引起症状或存在恶变风险,通常需要手术,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子宫息肉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子宫内膜局部组织异常增生形成的小肿块。对于一些较小且无症状的子宫息肉,通常可以暂不手术。此类息肉多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直径可能小于1厘米,且没有引起异常阴道出血、月经紊乱或影响受孕等问题。部分可能会自行消失,尤其是在绝经后,随着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息肉有可能萎缩。所以,对于这类息肉,可采取定期复查的方式,通过妇科超声等检查手段,密切观察息肉的大小、形态变化。
然而,当子宫息肉引发明显症状或存在恶变风险时,手术切除则是必要的治疗手段,如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较大的息肉,尤其是直径超过1厘米的,容易导致子宫收缩不良,引起异常阴道出血,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间期出血等,长期的异常出血可能导致贫血,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此外,如果息肉位于子宫颈管内,可能会阻碍精子进入宫腔,影响受孕,导致不孕。更重要的是,虽然子宫息肉恶变率较低,但年龄较大、绝经后发现息肉或息肉增长迅速的患者,恶变风险相对增加。对于这些情况,手术切除息肉既能缓解症状,又能通过病理检查明确息肉的性质,排除恶变可能,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若发现患有子宫息肉,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评估。若选择保守观察,要严格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一般每3-6个月进行一次妇科超声检查。在观察期间,若出现阴道出血增多、腹痛等异常情况,应随时就诊。若需要手术治疗,术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如完善相关检查、告知医生自身病史及过敏史等。术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保持外阴清洁,一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和盆浴,防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