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早搏能否自愈不能一概而论,若只是偶发一般能自愈,但若频发且伴随其他不适症状,则可能无法自愈。早搏是指心脏过早地搏动,打乱了正常的心跳节律,患儿出现早搏时,可能有心悸、胸闷、乏力等表现,需要引起重视。
- 对于身体状况良好、无基础心脏疾病,且只是偶发早搏的患儿,存在自愈的可能。因为患儿的心脏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偶尔出现的早搏,可能是由于患儿短期内情绪波动较大,如紧张、焦虑、兴奋等,致使交感神经兴奋性暂时升高,影响心脏节律。当情绪恢复平稳,心脏的自主神经系统重新平衡,早搏现象就可能自行消失。另外一些外界因素,如过度疲劳、睡眠不足,也可能诱发早搏,只要及时调整作息,保证充足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心脏功能也能逐渐恢复正常,早搏自愈。
- 但是如果患儿频发早搏、伴有明显症状,如心慌、头晕,甚至出现黑矇、晕厥,或者本身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等基础疾病,自愈的可能性就较低。频发早搏意味着心脏的电生理活动紊乱较为严重,心肌细胞反复异常兴奋,难以依靠自身调节恢复稳定。而基础疾病会持续影响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如心肌炎导致心肌受损,心肌细胞的电传导特性改变,使得早搏频繁发作,若不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早搏不仅不会自愈,还可能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引发更严重的心律失常,威胁患儿生命健康。
若发现患儿有早搏现象,家长首先要安抚患儿情绪,避免其过度紧张。让患儿养成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运动及长时间玩电子产品。若早搏偶发,可先观察,记录发作频率、症状等。若早搏频发或伴有不适,务必及时就医,医生一般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若确诊有基础疾病,需针对病因治疗,如心肌炎,可能需使用辅酶Q10营养心肌;对于早搏引起的明显心慌,可遵医嘱使用美托洛尔等药物控制心率,之后定期复查,关注心脏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