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息肉可能会有便血、里急后重、黏液便、息肉脱出等症状表现。直肠息肉指的是直肠黏膜表面向肠腔隆起形成的病变,涵盖良性与恶性情况,多数患者初期无显著不适,不过部分患者会因息肉特性出现一些典型表现。
1、便血:由于直肠息肉表面黏膜薄弱,粪便摩擦易致破损出血。一般血量不多,呈间断性,色泽鲜红,多黏附在粪便表层,不与粪便相融,有时常规目视难以发觉,需粪便潜血检测才能发现,息肉若大或位置偏低,出血表现会更突出。
2、里急后重:息肉刺激直肠黏膜,令直肠频繁收缩,患者便意频繁,却排便量少,总有排便不尽之感。即便刚结束排便,很快又有便意,反复如此,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还易造成精神焦虑
3、黏液便:直肠内存在息肉会促使肠道黏液分泌异常,与粪便一同排出,使粪便表面裹覆一层黏液,有时黏液量较多、质地黏稠,若长期如此,肠道正常消化、吸收功能受干扰,营养摄取受阻。
4、息肉脱出:当息肉生长到一定体积或数量较多时,受重力与排便时腹压推动,息肉可从肛门脱出。起初便后能自行回缩,病情进展后,需手动辅助回纳,甚至无法回纳,脱出部分常伴有黏液渗出,刺激肛周肌肤,引发瘙痒、疼痛等不适。
若出现上述疑似直肠息肉症状,生活中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度运动,促进肠道蠕动。饮食上减少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食物,如芹菜、香蕉等,保持大便松软。一旦症状持续不停或愈发严重,务必及时就医,借助直肠指诊、肠镜等手段确诊,对于炎性小息肉,可按医嘱服用美沙拉嗪消炎,定期复查;息肉较大、有恶变风险时,应尽快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