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却不疼不痒,可能是刷牙方式不当引起的,也可能是维生素C缺乏症、牙龈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导致的。若牙龈频繁出血或出血量较大,建议及时前往口腔科或血液科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一、非疾病因素:
牙龈表面的黏膜比较脆弱,如果刷牙时用力过猛,或者使用硬毛牙刷,这种不当刺激可能会导致牙龈毛细血管破裂,从而引发出血。由于损伤程度相对较轻,所以可能不会伴随疼痛或瘙痒的感觉。
二、疾病因素:
1、维生素C缺乏症:维生素C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当人体缺乏维生素C时,牙龈结缔组织中的胶原蛋白合成减少,牙龈变得脆弱,容易出血。此外,缺乏维生素C还会影响毛细血管的韧性,使其更容易破裂。这种情况下的牙龈出血通常也不伴有疼痛和瘙痒症状。
2、牙龈炎:口腔内的细菌会不断在牙齿表面和牙龈边缘堆积,形成牙菌斑。如果不及时清除,牙菌斑会矿化形成牙结石,持续刺激牙龈组织。牙龈受到刺激后,会出现炎症反应,导致牙龈红肿、松软,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此时,即使是轻微的刺激,如刷牙、咬硬物,都可能使充血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而炎症初期可能疼痛和瘙痒症状不明显。
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这是一种血液系统疾病,由于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功能受到影响。牙龈组织中的毛细血管较为丰富,在日常生活的轻微刺激下,就容易出血,且出血后难以自行止血。由于这种出血并非由牙龈局部炎症引起,所以一般不会伴有疼痛和瘙痒。
患者日常要养成正确的刷牙习惯,使用软毛牙刷,并采用巴氏刷牙法,轻柔地清洁牙齿和牙龈。同时要保持口腔清洁,饭后及时漱口,减少食物残渣残留。此外,建议患者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口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