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脚后跟痛的引发原因是多方面的,总体涵盖生理因素中的皮肤干燥、血液循环欠佳,以及病理因素里的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等,若疼痛严重,建议及时就医处理。
一、生理因素:
1、皮肤干燥:冬季空气湿度低,脚后跟皮肤皮脂腺分泌少,水分流失快,皮肤干裂,牵扯周围组织引发疼痛。日常应涂抹滋润度高的足跟霜,睡前用温水泡脚,软化角质,然后涂抹尿素维E乳膏,锁住水分,减轻皮肤干裂程度,缓解疼痛。
2、血液循环欠佳:冬季气温低,血管收缩,足部离心脏远,血液循环易受阻,足跟组织供血不足产生疼痛。平时可多做踮脚尖、跺脚等活动,促进足部血液循环,也可穿保暖性好的鞋袜,避免足部受冷,改善供血。
二、病理因素:
1、足底筋膜炎:长时间走路、站立,足底筋膜反复牵拉,冬季寒冷刺激使其弹性下降,易引发炎症,导致脚后跟疼痛,晨起或久坐后起身时疼痛加剧。需减少长时间站立行走,疼痛发作时可冰敷,之后热敷、按摩,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来止痛。
2、跟骨骨刺:随着年龄增长,足跟长期受力,跟骨出现骨质增生形成骨刺,刺激周围组织,冬季寒冷使症状加重,行走时疼痛明显。症状轻者可通过鞋垫缓冲减压,缓解疼痛,重者可能需手术剔除骨刺,解除压迫,同时要注意控制体重,减轻足跟压力。
若冬天脚后跟出现疼痛,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足部X线、足底压力测试、血沉等检查,以便明确病因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