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在多个方面存在不同,如疾病定义与范畴、症状表现特点、发病规律与频率、诊断标准侧重等。了解这些区别,对准确识别和治疗这两种精神疾病十分关键。
1、疾病定义与范畴:狂躁症严格来说并非独立诊断名称,其常作为双相情感障碍中躁狂发作的表现形式。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精神疾病。这意味着双相情感障碍范畴更广,涵盖了多种情绪状态的交替发作。
2、症状表现特点:躁狂发作时,患者情绪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情绪上极度兴奋、愉悦,自我感觉良好,甚至有夸大妄想。思维联想速度加快,言语滔滔不绝,话题不断转换。而双相情感障碍除了躁狂症状外,还存在抑郁发作阶段,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责自罪、思维迟缓、睡眠障碍等,这种抑郁与躁狂的交替出现是其典型特征。
3、发病规律与频率:单纯躁狂发作相对独立,若不加以治疗,持续时间可能数周到数月。双相情感障碍则呈现出明显的情绪周期波动,躁狂期和抑郁期交替出现,周期长短不一,有些患者可能快速循环,在短时间内多次交替发作,对生活和工作产生严重干扰。
4、诊断标准侧重:诊断躁狂发作主要依据患者的躁狂症状严重程度、持续时间等。而双相情感障碍诊断除了确认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外,还需明确有过抑郁发作经历,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过往情绪状态的变化情况,综合判断是否符合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
若发现自己或身边人有情绪异常波动等情况,应及时寻求专业精神科医生的帮助,通过专业评估和诊断明确病情。确诊后,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切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