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尿频尿急可能是生理因素如盆底肌松弛、饮水习惯等导致,也可能是病理因素如前列腺增生、尿路感染等导致,这些因素相互作用,致使老年人出现尿频尿急的症状,建议积极遵医嘱治疗,以免影响生活质量。
一、生理因素:
1、盆底肌松弛: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盆底肌力量减弱,变得松弛,对膀胱的支撑与控尿能力下降,膀胱容易出现过度活动,稍有尿液积聚就产生尿意,引发尿频尿急。可通过盆底肌训练,如凯格尔运动,即主动收缩肛门、会阴部位肌肉,每次收缩3-5秒后放松,重复进行,增强盆底肌力量,改善症状。
2、饮水习惯:部分老年人担心起夜麻烦,白天刻意少饮水,导致尿液浓缩,膀胱黏膜受刺激,反而引起尿频;或短时间内大量饮水,肾脏生成尿液速度加快,也会频繁排尿。应规律饮水,少量多次,避免饮水过量或过少。
二、病理因素:
1、前列腺增生:老年男性常见,增生的前列腺压迫尿道,使尿道变窄、阻力增加,排尿费力,膀胱需用力收缩才能排空尿液,长期如此,膀胱逼尿肌功能失调,出现尿频尿急,甚至排尿困难。常用药物如非那雄胺,可缩小前列腺体积,坦索罗辛能松弛尿道平滑肌,改善排尿症状,建议遵医嘱用药。
2、尿路感染:细菌、真菌等病原体侵袭尿道、膀胱,引发炎症,炎症刺激膀胱黏膜,使其敏感性增高,频繁收缩,产生尿频尿急,常伴有尿痛、尿不尽感。根据病原体,遵医嘱选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感染,同时多喝水、多排尿,冲刷尿道,促进炎症消退。
建议及时就医,进行尿常规、前列腺超声、血糖检测及神经系统检查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并接受针对性治疗。对于症状持续或加重的患者,需进一步排查是否存在严重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