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指的是从受孕开始至胎儿娩出的这段时期。在此期间,女性身体会经历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变化,以适应胎儿的生长发育需求。妊娠期的长短通常以周计算,正常情况下约为40周,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
妊娠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受精卵着床后,胎盘开始分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其能维持黄体功能,使孕激素持续分泌,从而抑制子宫收缩,为胚胎着床和发育营造稳定环境。随着孕周增加,孕妇的身体各系统也相应调整。心血管系统方面,心脏负担加重,心输出量逐渐增加,以满足母体和胎儿的血液循环需求;呼吸系统中,孕妇呼吸频率加快,潮气量增大,以摄取更多氧气供应胎儿;消化系统受孕激素影响,胃肠蠕动减慢,易出现恶心、呕吐、便秘等症状。此外,孕妇的乳房也会逐渐增大,乳头、乳晕颜色加深,为产后哺乳做准备。
妊娠早期(1-12周),是胚胎发育的关键时期,胎儿的各个器官系统在此阶段逐渐分化形成。孕妇常出现早孕反应,如恶心、呕吐、嗜睡、乏力等,同时还可能伴有尿频等症状。妊娠中期(13-27 周),胎儿生长迅速,孕妇身体状况相对稳定,早孕反应逐渐减轻,食欲增加。此时,孕妇可感受到胎动,这是胎儿健康发育的重要标志。妊娠晚期(28周-分娩),胎儿继续生长发育,孕妇腹部明显增大,身体负担加重,可能出现下肢水肿、腰酸背痛等不适。临近分娩时,子宫会出现不规律宫缩,宫颈逐渐软化、缩短,为分娩做准备。
妊娠期女性需格外关注自身健康。应定期进行产检,早期产检可确定孕周、评估孕妇身体状况,中期产检着重监测胎儿发育情况,晚期产检则关注胎儿成熟度及分娩时机。若孕期出现任何不适,如腹痛、阴道流血、胎动异常等,应立即就医,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确保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