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手上长红色小疙瘩可能与寒冷刺激有关,也可能是冻疮、手部湿疹、接触性皮炎等疾病引起的。若手上红色小疙瘩持续不消退,或伴有疼痛、瘙痒加剧等症状,建议及时前往皮肤科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一、非疾病因素:
冬天外界气温较低,手部皮肤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手部血管会因低温而收缩。血管收缩导致血液循环不畅,手部组织的血液灌注不足,进而引起局部皮肤出现应激反应,形成红色小疙瘩。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末梢循环较差的人群身上,当手部回暖后,小疙瘩可能会有所缓解。
二、疾病因素:
1、冻疮:寒冷是冻疮发病的主要原因。当皮肤长时间处于低温、潮湿环境,且未做好保暖措施时,手部皮肤血管先收缩后扩张,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缺氧,引起细胞损伤,形成冻疮。初期表现为局限性蚕豆至指甲盖大小紫红色肿块或硬结,边缘鲜红,中央青紫,表面紧张光亮,遇热后瘙痒加剧。
2、手部湿疹:冬季气候干燥,皮肤水分流失加快,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容易引发手部湿疹。此外,频繁接触刺激性物质,如肥皂、洗涤剂等,也会增加患病风险。其症状为手部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常伴有瘙痒,搔抓后可能出现糜烂、渗出,病情易反复。
3、接触性皮炎:冬天可能会使用一些新的护手产品、保暖手套等,若手部皮肤对这些物品中的某些成分过敏,接触后就会引发过敏反应,导致接触性皮炎。接触部位会迅速出现边界清楚的红斑、丘疹,严重时可出现水疱,伴有瘙痒或灼痛。
冬天要注意手部保暖,外出时可佩戴手套,同时要尽量避免频繁接触刺激性物质。若已出现红色小疙瘩,避免搔抓,防止感染。此外,建议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护手产品,减少过敏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