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尿出淡红色通常由非疾病因素和疾病因素引发,非疾病因素涵盖饮食因素、药物因素等,疾病因素包含泌尿系统结石、尿路感染等。尿液呈现异常颜色,提示身体可能存在健康问题,建议及时就医诊治。
一、非疾病因素:
1、饮食因素:大量食用红心火龙果、甜菜根等富含红色素的食物后,色素经人体代谢,部分无法被吸收,便会通过尿液排出,使尿液暂时变为淡红色。这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无需特殊治疗,停止食用相关食物,多饮水,尿液颜色通常在1-2天内恢复正常。
2、药物因素:服用利福平、大黄等药物,其成分在体内代谢后,可改变尿液颜色。如服用利福平治疗结核病时,药物代谢产物使尿液呈橘红色。患者遵医嘱用药过程中,若发现尿液变色,不必惊慌,可向医生咨询,一般停药后尿液颜色会逐渐复原。
二、疾病因素:
1、泌尿系统结石:结石在泌尿系统内移动,划伤尿路黏膜,导致黏膜出血,血液混入尿液中,使尿液呈现淡红色。常伴有腰腹部绞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患者需及时就医,进行尿常规、泌尿系统超声检查,确诊后根据结石大小、位置,选择药物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或手术取石等治疗方式。
2、尿路感染:细菌、真菌等病原体侵袭尿路,引发炎症,使尿路黏膜充血、水肿、糜烂,造成出血,进而出现血尿。还会有尿频、尿急、尿痛及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尿常规、尿培养检查,明确病原体,遵医嘱使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药物常见有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
若小便持续呈现淡红色,排除非疾病因素后,建议尽快前往医院泌尿外科就诊,进行全面的尿常规、肾功能、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等,以便准确找出病因,及时开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