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封闭针的作用与副作用

李凯群 骨科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咨询

封闭针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手段,主要用于治疗局部疼痛和炎症。其作用与功效主要包括缓解疼痛、减轻炎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等。然而,其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局部感染、药物过敏等。

一、作用与功效:

1、缓解疼痛:封闭针通过将药物直接注射到疼痛部位,能够迅速阻断疼痛信号的传递,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慢性疼痛患者,如关节炎、腱鞘炎等。

2、减轻炎症:封闭针中的药物通常包含类固醇和局部麻醉剂,类固醇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能够有效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

3、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封闭针中的药物能够扩张局部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这对于慢性损伤和炎症性疾病尤为重要,如网球肘、肩周炎等。

二、副作用:

1、局部感染:由于封闭针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如果操作不当或消毒不彻底,可能导致局部感染。感染的症状包括红肿、热痛、化脓等,严重时可能引发全身感染。

2、药物过敏:封闭针中的药物成分可能引起过敏反应,轻者表现为局部皮疹、瘙痒,重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全身性过敏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3、神经损伤:封闭针注射时如果误伤神经,可能导致神经损伤,表现为局部麻木、刺痛、肌肉无力等症状。神经损伤的恢复时间较长,严重时可能造成永久性功能障碍。

4、激素副作用:封闭针中的类固醇药物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一系列激素相关副作用,如骨质疏松、血糖升高、免疫力下降等。这些副作用通常在长期、频繁使用封闭针时更为明显。

为了更好地发挥封闭针的治疗作用并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建议患者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频繁、长期使用。同时,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注射部位的清洁和消毒,以减少感染风险。

2025-03-05浏览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