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障碍属于精神障碍。其是一组以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疾病,会对患者的情绪、思维、行为和生理功能产生广泛的影响,严重干扰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 心境障碍主要包括抑郁症、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多种类型。抑郁症患者会长期处于情绪低落状态,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感到无助、无望,甚至出现自杀念头。这种情绪上的极端低落是精神障碍的典型表现之一。躁狂症患者则表现为情绪高涨、兴奋、言语增多、活动过度等,思维奔逸且判断力下降。这些情绪和行为的异常变化明显偏离了正常的心理状态,符合精神障碍中情感和行为异常的特征。双相情感障碍更是兼具抑郁和躁狂两种状态,在极度低落和极度兴奋之间来回切换,这种不稳定的情绪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功能,无疑属于精神障碍的范畴。
- 从发病机制来讲,心境障碍涉及神经生物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多方面。神经生物学方面,大脑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多巴胺等的失衡被认为与心境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这些神经递质的异常会导致大脑神经回路功能紊乱,进而影响情绪调节。心理社会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长期压力等也在心境障碍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导致患者的心理和认知功能出现异常,体现出精神障碍所具有的生理和心理双重发病机制的特点。
对于心境障碍患者,心理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如认知行为疗法,可帮助患者识别和纠正负面思维模式,改善情绪和行为。同时,患者的生活环境支持也很关键,家人和朋友要给予理解和关心,鼓励患者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和适当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