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支原体肺炎是指什么

郭兮恒 呼吸内科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咨询

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肺炎支原体引发的呼吸道疾病,在呼吸系统疾病中较为常见,主要影响肺部,通过独特的感染机制引发一系列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健康造成影响,尤其在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中更为多发。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相关检查如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等明确诊断,以便尽早治疗。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没有细胞壁的微生物,其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飞沫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会将含有肺炎支原体的飞沫散布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后就可能被感染。支原体感染人体后,会黏附在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这种免疫反应一方面有助于清除病原体,但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呼吸道和肺部组织的损伤。

支原体肺炎通常起病较缓,初期症状类似普通感冒,如发热、头痛、咽痛等。随着病情进展,发热可持续,体温可高达38℃甚至更高,发热时间一般为1-3周。咳嗽是支原体肺炎的突出症状,多为刺激性干咳,无痰或仅有少量白色黏液痰,咳嗽往往较为剧烈,且持续时间长,部分患者咳嗽可持续数周。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皮疹、关节疼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肺外表现。

确诊后,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切勿自行停药或增减药量,以免影响疗效或导致病情反复。患病期间,患者要保证充足休息,利于身体恢复。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和湿度适宜,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在疾病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降低感染风险。

2025-03-04浏览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