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急性黄疸型肝炎

2024-09-01 969人阅读

问题描述: 什么是急性黄疸型肝炎

医生回答(1)

病情分析:急性黄疸型肝炎是由于肝脏受到病毒、药物或其他因素的损害,导致肝脏功能受损,引起胆红素升高和皮肤黄染的一种疾病。
当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等特定病毒时,这些病毒会侵入并破坏肝细胞。这会导致免疫系统对受损组织产生反应,释放出一种称为“自身抗体”的物质来攻击健康的肝细胞。这种自身免疫反应进一步加剧了肝细胞的损伤,从而引发黄疸。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巩膜和全身皮肤黄染的情况。
针对急性黄疸型肝炎的诊断通常包括血液检查,如肝功能测试、乙肝病毒检测以及血清胆红素水平测定。此外,医生还可能建议进行超声波检查以评估肝脏结构和功能。对于急性黄疸型肝炎,一般需要卧床休息,同时给予保肝降酶的药物,如复方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等。如果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则需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韦分散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福韦片片等。
在确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后,应避免饮酒和摄入高脂肪食物,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促进身体恢复。

2024-09-02 举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