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急性肠梗阻脱水

2025-02-25 719人阅读

问题描述: 什么是急性肠梗阻脱水

医生回答(1)

病情分析:急性肠梗阻脱水是指由于肠道内容物通过受阻,水分和电解质丢失过多,导致机体处于严重失水状态。
急性肠梗阻时,由于肠腔内压力增高,会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而影响到肠道的吸收功能。当肠壁血液循环障碍时,会进一步加重肠管缺血、水肿、坏死等情况发生,从而引起肠壁肌肉运动失调,使肠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最终形成肠梗阻。长时间的肠梗阻会导致肠壁失去正常的分泌功能,进而丧失对水和电解质的正常吸收能力,此时就会出现严重的腹泻和呕吐等症状,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会造成水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等并发症的发生。典型症状包括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以及逐渐加剧的腹部膨胀。其中,腹痛多为阵发性绞痛,开始于肚脐周围,随后向两侧扩散;呕吐常呈喷射状,可能伴有胆汁样物质;停止排气排便指24小时内未见任何气体或固体排出;腹部膨胀则表现为逐渐增大的腹部隆起。
需要进行X线平片检查以评估肠梗阻的程度和位置,同时还需要进行超声波检查来排除其他潜在病因如肠套叠或肿瘤引起的梗阻。此外,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电解质分析和尿液分析以评估患者的脱水状况。对于急性肠梗阻脱水患者,首先需禁食禁饮,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可采用静脉输液补充营养支持治疗。其次,应密切监测病情变化,防止因肠壁血供不足而加重肠管损伤。
患者应避免食用高纤维食物,减少肠道负担,促进恢复。术后还需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2025-02-25 举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