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会疯吗

2024-10-08 520人阅读

问题描述: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会疯吗

医生回答(1)

病情分析: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不会完全失去理智。
这是因为该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波动大,患者在某些时候可能会出现情绪高涨或低落,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完全失去理智。患者通常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和情绪状态,并在治疗和管理下保持相对稳定。

2024-10-08 举报
相关推荐
双相情感障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涉及极端情绪波动的精神疾病,患者通常会经历抑郁期和躁狂期或轻躁狂期。当双相情感障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时,通常意味着患者在抑郁或躁狂阶段可能还会经历一些与现实脱离的症状,这些症状被称为精神病性症状,包括幻觉、妄想等。•幻觉:患者可能听到、看到、感觉到或闻到实际上不存在的事物,比较常见的形式是听幻觉。•妄想:患者可能持有固定且错误的信念,即使面对相反的证据也不愿放弃这些信念。这些妄想可以是各种主题,如被害妄想或夸大妄想。•思维紊乱:患者可能表现出思维跳跃、思维阻滞或思维散漫,使其谈话变得难以理解。•行为异常:在精神病性症状的影响下,患者的行为可能变得混乱或目的不明,有时可能具有危险性。•情感不适切:患者的情感表达可能与当前的情境不相符。精神病性症状通常在双相情感障碍的极端情绪状态下出现,如严重的抑郁或躁狂。这些症状可以增加患者自杀的风险,特别是在抑郁期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时。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通常需要遵医嘱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和情绪稳定剂,有时还需要抗抑郁药物,具体取决于患者的具体症状和病史。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也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症状。

陈三星 主任医师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三甲

精神病怎么治好
精神病是一个广泛的医学概念,包括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神经症等多种疾病,其治疗通常是一个综合的过程,一般采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相结合的方法。1、药物治疗•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等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疾病,这些药物可以有效控制幻觉、妄想、思维障碍等症状。•抗抑郁药物:用于治疗抑郁症等以抑郁症状为主的精神疾病,能够改善患者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责自罪等症状。•抗躁狂药物: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常用药物,可有效控制躁狂症状,稳定患者情绪。•镇静催眠药物:对于存在睡眠障碍、焦虑等症状的精神病患者,可适当使用苯二氮䓬类药物或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帮助患者改善睡眠,缓解焦虑情绪。2、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应对症状带来的困扰,提高应对压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对于有妄想症状的患者,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其审视自己的不合理信念,逐渐调整认知。•精神分析疗法:通过探索患者的潜意识、早期经历和内心冲突,帮助患者理解自己症状背后的心理根源,促进人格的成长和整合。例如,挖掘患者童年时期的创伤经历,分析其与当前精神症状的关联。•支持性心理治疗:治疗师通过倾听、理解、鼓励和支持等方式,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增强患者的心理韧性和应对疾病的信心,帮助患者缓解情绪痛苦,提高社会适应能力。3、物理治疗•电休克治疗(ECT)和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对于严重抑郁、有强烈自杀观念和行为、木僵状态等患者,ECT或MECT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能快速缓解症状,改善病情。•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通过磁场刺激大脑特定区域,调节神经细胞的活动,对于一些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有药物禁忌的患者,rTMS可作为辅助治疗方法,用于改善抑郁、焦虑等症状。•深部脑刺激(DBS):对于一些难治性精神病,在严格评估适应证和风险后,可考虑DBS等神经调控技术,通过植入电极刺激大脑深部特定核团,调节神经环路功能,改善症状。根据患者的能力和兴趣,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帮助患者恢复工作能力,为重新就业做准备,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例如为患者提供简单的手工制作培训,为从事相关工作打基础。精神病的护理•检查患者居住环境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门窗是否牢固、地面是否防滑、有无尖锐物品等,防止患者发生意外。将药品、刀具、绳索等可能用于自伤或伤人的危险物品妥善保管,避免患者接触。•关注患者的行为表现,对于有冲动、攻击行为或自伤、自杀倾向的患者,要加强监护,增加巡视次数。必要时可采取约束等保护措施,但要注意约束的力度和时间,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并做好相应的护理记录。•为患者制定固定的进餐时间和饮食量,保证营养均衡。对于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出现食欲亢进的患者,要控制食量,避免过度进食;对于有抑郁情绪、食欲减退的患者,可提供患者喜欢的食物,鼓励其进食。若患者存在吞咽困难等药物不良反应,应给予软食或流食,防止噎食。

潘桂花 主任医师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三甲

精神病都哪些
精神病是较为宽泛的概念,涵盖多种精神障碍,常见的有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焦虑障碍、强迫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1、精神分裂症:•存在幻觉、妄想、思维紊乱、行为异常等阳性症状,如听到不存在的声音,坚信一些不符合实际的想法;同时可能有情感淡漠、言语贫乏、意志减退等阴性症状,如对周围事物缺乏情感反应,说话简单、内容空洞,缺乏主动做事的意愿。2、心境障碍:•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失,还可能伴有自责自罪、睡眠障碍、食欲改变、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自杀观念和行为。•双相情感障碍:既有抑郁发作,又有躁狂发作。躁狂发作时表现为情绪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精力充沛、睡眠需求减少等;抑郁发作时则与抑郁症症状相似。3、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长期感到不明原因的、广泛的、持续性的焦虑和担忧,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汗、手抖等,以及坐立不安、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惊恐障碍:突然发作的、强烈的恐惧和不适感,伴有严重的躯体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头晕、心慌等,通常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自行缓解,但发作频繁,患者常担心再次发作。4、强迫障碍:•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如反复思考一些无意义的问题,如 “人为什么要吃饭” 等;强迫行为如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洗手次数过多等。患者明知这些观念和行为是不必要的,但无法控制自己,为此感到痛苦和焦虑。5、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通常在经历严重的创伤性事件后发病,如战争、自然灾害、暴力袭击、性侵犯等。患者会反复回忆起创伤事件,出现噩梦、闪回等现象,对与创伤相关的场景、声音、物品等高度敏感,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同时可能伴有回避行为,回避与创伤有关的人和事,还可能有情感麻木、睡眠障碍、易激惹等症状。6、偏执性障碍:•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妄想内容多为被害、嫉妒、夸大、疑病或钟情等。患者对妄想内容坚信不疑,在不涉及妄想内容时,情感、言语和行为基本正常,一般能保持一定的社会功能,但在妄想相关领域内表现异常。此外,还有精神发育迟滞、人格障碍、物质使用障碍等多种精神障碍也属于精神病范畴,每种疾病都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朱紫青 主任医师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三甲

上滑加载更多

以上医疗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必要请到线下就医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feedback@mail.39.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