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糜烂怎么引起的

2022-01-02 950人阅读

问题描述: 萎缩性胃糜烂怎么引起的

医生回答(2)

病情分析:萎缩性胃糜烂可能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酒精滥用、慢性胆汁返流、焦虑等病因引起,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可产生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以及细胞毒素相关蛋白等物质,损伤黏膜屏障,导致炎症和溃疡形成。这会导致胃黏膜出现炎症、水肿、充血等症状。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可以减少胃黏膜的炎症反应,缓解症状。常用药物包括克拉霉素片、阿莫西林胶囊、奥美拉唑肠溶片、胶体果胶铋胶囊等。
2.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可能抑制环氧合酶-2活性,影响前列腺素合成,进而引起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增加发生胃黏膜损害的风险。停用或减少非甾体抗炎药剂量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对于需要继续用药者,建议同时口服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咀嚼片、硫糖铝混悬凝胶等。
3.酒精滥用
酒精能够直接刺激胃黏膜,使黏膜下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有利于致炎因子进入组织间隙,引起局部水肿、渗出,从而诱发胃部不适。戒酒是关键所在,若无法彻底戒酒,则需控制每日摄入量,通常男性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为宜。此外还可遵医嘱应用抑酸类药物进行调理,比如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等。
4.慢性胆汁返流
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其中所含胆盐可破坏胃黏膜屏障,造成胃黏膜自身消化,形成胃窦炎、胃糜烂等病变。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熊去氧胆酸片、牛磺熊去氧胆酸胶囊等利胆药物进行治疗,以促进胆汁排空,减轻胆汁返流的情况。
5.焦虑
持续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可能导致自主神经系统紊乱,进而影响胃肠蠕动和分泌功能,导致胃黏膜受损。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或轻度运动可以帮助缓解焦虑状态。必要时也可遵照医师意见服用抗焦虑药物改善病情,例如盐酸帕罗西汀片、氯硝西泮片等。
针对萎缩性胃糜烂,建议定期复查胃镜以监测病情变化,同时注意饮食调整,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减少症状发作。

2024-04-11 举报

病情分析:萎缩性胃糜烂可能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酒精滥用、慢性胆汁返流、焦虑等病因引起,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可产生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以及细胞毒素相关蛋白等物质,损伤黏膜屏障,导致炎症和溃疡形成。这会导致胃黏膜出现炎症、水肿、充血等症状。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可以减少胃黏膜的炎症反应,缓解症状,如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进行治疗。
2.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通过抑制环氧合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削弱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增加胃酸分泌,从而引起胃黏膜损伤。如果需要长期用药,建议咨询医生是否更换为对胃黏膜影响较小的药物,或者同时口服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片。
3.酒精滥用
酒精可以直接破坏胃黏膜屏障,使黏膜下血管扩张、淤血,进而加重了对胃黏膜的刺激和损害。戒酒是治疗酒精性胃病的关键,可通过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患者戒酒。
4.慢性胆汁返流
慢性胆汁返流是指胆汁持续流入胃内,其中的胆盐和卵磷脂等物质可损伤胃黏膜,促进H+逆弥散进入胃黏膜,引起胃黏膜炎症和糜烂。针对胆汁返流的治疗方法包括调节饮食习惯、高脂肪食物摄入量控制以及药物治疗,如熊去氧胆酸可用于胆汁淤积型胆管炎的治疗。
5.焦虑
焦虑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可能会导致胃肠道运动功能紊乱,进而诱发或加重萎缩性胃糜烂的症状。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识别并改变负面思维模式,减轻焦虑情绪,有利于病情恢复。
针对萎缩性胃糜烂,建议定期复查胃镜以监测病情变化,还可进行碳呼气试验检测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2024-01-22 举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