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0 947人阅读
问题描述: 窦性心律过缓的中医疗法?
医生回答(1)
任正新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全科
病情分析:窦性心律过缓可以通过艾灸疗法、针刺疗法、中药汤剂、穴位贴敷等中医疗法进行改善。若症状没有缓解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以排除其他潜在的心脏问题。
1.艾灸疗法
选择心、肺经穴位如内关、神门等,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温和刺激,每次治疗约30分钟。通过温补外感之邪气,调节脏腑功能异常引起的窦性心动过缓。此方法适用于因寒凝血滞所致的心悸不宁。
2.针刺疗法
选取百会穴、内关穴、足三里穴等穴位,采用捻转提插手法,得气后留针30-60分钟。针灸上述穴位能起到振奋阳气的作用,从而改善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心动缓慢。此法有助于缓解由气血虚弱引起的心悸不宁。
3.中药汤剂
遵医嘱配方,常用方剂包括归脾汤、天王补心丹等;服用周期依病情而定。中药汤剂可调和脏腑功能,对于因情志不畅致气血失调所引发的心悸有较好效果。此法适用范围广泛。
4.穴位贴敷
将适量调配好的药粉均匀地涂于特定穴位上,覆盖纱布并用胶带固定,每日更换一次。通过药物对腧穴的温和刺激作用来调整机体内部环境,进而达到治疗目的。本法适合治疗因痰浊阻遏所致胸闷不适等情况。
在使用中医治疗方法时,应考虑到个体差异及可能出现的风险,建议患者定期监测心率变化,必要时配合西医手段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