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20 111人阅读
问题描述: 中性粒细胞比率偏低是什么意思
医生回答(2)
杨海青 副主任医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 血液科
病情分析:中性粒细胞比率降低可能是感染、药物等原因引起。
1、感染:病毒感染,如感冒、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时,可能导致淋巴细胞比例偏高,中性粒细胞的比例相对下降的现象。某些特殊菌的感染会使中性粒细胞变低,如伤寒、副伤寒等。2、药物引起:如果患者服用部分消炎药物,如抗甲状腺药物、解热镇痛药,或者感冒药,会引起骨髓造血受抑,导致急性造血停滞,中性粒细胞相对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贫血后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障碍,中性粒细胞生成的数量减少,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比例就会偏低
患者应注意避免去公共场所,预防感冒,饮食要均衡。
刘风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血液科
病情分析:中性粒细胞的正常值为(2-7)x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高于(2-7)x10^9/L是偏高。占人体细胞总数的比例为50%-70%左右,中性粒细胞属于白细胞当中的一种。它的临床意义如果中性粒细胞增多,通常是指人体患有急性或者化脓性的感染。
中性粒细胞减低的原因还是有蛮多的。1、可以见于一些病毒感染性的疾病。例如在病毒性感冒的患者中,或病毒性肝炎的患者中,都可能见到中性粒细胞减低的情况。2、还有一些药物,也可能会导致中性粒细胞减低,比如化疗药物,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抗甲状腺药物。
中性粒细胞比率偏低会造成机体免疫功能的低下,发生感染的概率是非常高的,尽可能避免到人多的地方去,合理的添减衣服,如果有细菌感染的情况需要积极的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口服提升粒细胞的药物比如说地榆升白片,咖啡酸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