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膝盖外侧疼痛怎么办

2009-05-30 807人阅读

问题描述: 右膝盖外侧疼痛怎么办

医生回答(7)

病情分析:

右膝盖外侧疼痛可能是膝盖外侧受到损伤、膝关节炎、半月板损伤等原因导致的。

1、膝盖外侧受到损伤

膝盖外侧受到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时,可导致膝盖外侧软组织损伤,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在48小时内可以采用局部冷敷的方法,减少局部出血和渗出,48小时后可以采用局部热敷的方法,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的症状。如果疼痛比较严重,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2、膝关节炎

膝关节炎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特征的骨关节疾病,通常是由于软骨损伤、关节面受力不均匀等原因导致的。当患者病情发作时,可导致膝盖外侧的软骨下骨质出现硬化或者囊变,从而引起局部疼痛的症状。患者可以通过针灸、按摩等方式缓解疼痛的症状,也可以遵医嘱服用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硫酸软骨素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3、半月板损伤

半月板损伤可能是由于长期运动、劳损等原因导致的,当患者半月板损伤后,可导致膝盖外侧的软骨出现磨损、撕裂等,从而引起局部疼痛的症状。对于急性期的半月板损伤,可以采用关节镜下半月板修整术、切除术等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于慢性期的半月板损伤,可以遵医嘱服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除了以上原因,还可能是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原因导致的。若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明确原因后给予针对性治疗。

2023-07-22 举报

病情分析:根据您的描述,不知道您最近是否受过外伤。如果没有受过外伤,考虑是风湿性的关节炎,或者是骨刺引起来的。建议您可以到正规的医院挂个骨外科,开个拍个片子看一看,以明确病因,及早治疗,及早干预。您要注意休息,注意局部的保暖,局部可以贴活血化瘀的膏药。可以吃点钙片。

2018-12-17 举报

病情分析:出现上述情况是需要排除是否有滑膜炎,韧带肌腱的损伤,以及半月板损伤等造成的,需要引起重视的,建议你还是及时到骨科就诊,让专业医生体检一下,必要时可以拍个片子和核磁共振等检查,明确后及时规范的治疗吧,平时不要剧烈的活动,抬高患肢

2017-11-26 举报

病情分析:膝关节疼痛引起的原因有膝关节炎、髌骨软化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出现了膝关节及关节周围的疼痛、肿胀,可以考虑行膝关节拍片检查等,平时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注意劳逸结合、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可以考虑中西医结合。在药物选择上,应选择起效快,具有良好镇痛、抗炎作用的药物。

2017-08-27 举报

病情分析:您好!这种情况考虑有膝关节髌股关节炎或是筋膜炎可能性,建议到骨科行磁共振检查,明确诊断。

2015-05-28 举报

病情分析:可能为退行性骨关节病,可去医院拍片检查。

2009-06-28 举报

病情分析:常见的可以引起膝关节疼痛的损伤有几种情况:

1.脂肪垫劳损脂肪垫充填于膝关节前部的间隙,有加强关节稳定和减少摩擦的作用。脂肪垫劳损的发病原因可能是由于外伤或者是长期摩擦引起脂肪垫充血、肥厚并发生炎症,与髌韧带发生粘连,从而使膝关节活动受限。这种损伤多发生于经常步行、登山或者蹲起运动较频繁的30岁以上人群。患者会觉得膝关节疼痛,完全伸直时疼痛加重,但关节活动并不受到限制。劳累后症状明显。

2.半月板损伤半月板损伤是运动员的一种常见损伤,在下肢负重,足部固定,膝关节微屈时,如果突然过度内旋伸膝或外旋伸膝(例如排球运动中,队员在防守时突然转身鱼跃救球的动作),就有可能引起半月板撕裂。半月板损伤会有明显的膝部撕裂感,随即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走路跛行。关节表现出肿胀和滑落感,并且在关节活动时有弹响。

3.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膝关节滑膜是组成膝关节的主要结构之一。滑膜细胞分泌滑液,可以保持关节软骨面的滑润,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由于外伤或过度劳损等因素损伤滑膜,会产生大量积液,使关节内压力增高,如不及时消除,则很容易引起关节粘连,影响正常活动。患者会感觉膝关节疼痛、肿胀、压痛,滑膜有摩擦发涩的声响。疼痛最明显的特点是当膝关节主动极度伸直时,特别是有一定阻力地做伸膝运动时,髌骨下部疼痛会加剧,被动极度屈曲时疼痛也明显加重。

4.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这种病症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居多。超重负荷是致病的主要原因。膝关节会肿胀而疼痛,有时活动关节会有摩擦音。膝部可能出现内翻畸形并伴有内侧疼痛。

5.膝关节韧带损伤膝关节微屈时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如果此时突然受到外力导致外翻或内翻,则有可能引起内侧或外侧副韧带损伤。临床上内侧副韧带损伤占绝大多数。以这种损伤为例,患者会有明确的外伤史,膝关节内侧疼痛、压痛,小腿被动外展时疼痛加剧,膝内侧有肿胀,几天后会出现瘀斑。膝关节活动会受到限制。

以上引起膝关节疼痛的5种损伤单靠日常保健是无法自愈的。专家提醒:如果有以上疼痛特点,还是要尽快请医生明确诊断,以免贻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2009-05-30 举报
展开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