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9 217人阅读
问题描述: 主动脉壁间血肿与主动脉夹层的区别
医生回答(3)
周彬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心血管内科
病情分析:
主动脉壁间血肿与主动脉夹层的区别,主要有发病年龄不同、症状不同、治疗方式不同等,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1、发病年龄不同
主动脉夹层一般好发于中老年人群,而主动脉壁间血肿一般好发于年轻人群。
2、症状不同
主动脉夹层可能会出现胸背部撕裂样疼痛,还可能会伴随四肢乏力、头晕、出汗等症状。而主动脉壁间血肿可能会出现胸闷、气短、胸痛等症状,但没有上述症状。
3、治疗方式不同
存在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可以遵医嘱通过开腹主动脉瓣置换术、胸腔引流术等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而存在主动脉壁间血肿的患者,可以遵医嘱配合使用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注射用特利加压素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开腹主动脉瓣置换术、胸腔引流术等手术进行治疗。
除此之外,还有病情严重程度、患者预后不同等区别,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刘德平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心血管内科
病情分析:主动脉壁内血肿A型与夹层的区别主要在于形成原因以及病症程度不同。
主动脉壁间血肿是较轻微的主动脉夹层表现,由于血压突然升高,长期动脉硬化导致主动脉弹性降低,在血压突然增高的情况下,血流冲击力将内膜和外膜撕破,造成主动脉分层,即主动脉夹层。如果主动脉夹层较小,可以快速形成血栓闭合,将破口封闭,形成主动脉壁间血肿。如果血栓不迅速闭合,血流冲击的作用将延长主动脉夹层,撕裂更严重。如果再次发生远端破裂,导致夹层穿透,导致主动脉夹层。在更严重的情况下,主动脉会扩张。由于外膜的支持,不能承受大的压力,还可能导致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如果夹层动脉瘤破裂出血还会导致患者死亡。
患者可尽快去医院就诊治疗,期间还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
郭嘉东 医师
培训机构锦州市卫生局 心胸外科
病情分析:主动脉壁内血肿是一种急性发病、进展迅速,可能致命的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约占其中的10%~25%。近些年来,随着影像技术和认识水平的提高,这种疾病的诊断率逐渐提高。1. 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临床表现与主动脉夹层相似,但少见转移性或扩展性胸痛。
2. CT主动脉成像是首选检查方法:主动脉壁增厚和钙化内膜向腔内移位是CT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的直接征象;CT主动脉造影上表现为增厚的主动脉壁无强化与主动脉腔相比呈明显的低密度。
3. 对于主动脉壁内血肿治疗策略仍有很多争议,早期有效的药物干预可减少外科手术的治疗。
4.有A型壁内血肿和B型壁内血肿两种类型,累及升主动脉的为A型,未累及升主动脉仅累及胸主动脉及以远主动脉的为B型;前者约占30%,后者占60%~70%。
5. 对于A型壁内血肿,大多数推荐行急诊手术治疗。
6. 对于B 型主动脉壁内血肿,首选保守治疗为目前共识,但应注意穿透性主动脉溃疡的存在。对于这些患者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
7. 病情进展或并发症的预示因素:(1)在充分的药物治疗下,持续或复发性的疼痛;(2)难以控制的血压;(3)病变累及升主动脉;(4)主动脉最大直径大于或等于50 mm;(5)进行性的主动脉壁增厚;(6)主动脉直径进行性的扩大;(7)反复出现胸腔积液;(8)在局部的夹层受累节段继发形成穿透性溃疡或主动脉溃疡样突起;(9)缺血征象,如脑、心肌、胃肠、肾脏等缺血。
对于出现以上征象的主动脉壁内血肿治疗上应该更为积极,例如积极准备急诊手术或介入治疗,以防病情迅速恶化的可能。虽然IMH临床表现与急性主动脉夹层极为相似,但是其病理完全不同于主动脉夹层。尽管人们对它们的病理生理已经有了进一步认识,但是到目前为止仍不清楚。IMH倾向于主动脉中膜病变,主动脉穿透性溃疡(PAU)倾向于内膜病变,而急性主动脉夹层(AD)倾向与内膜和中膜的双重病变。有两种不同的病理生理进程可以导致壁内血肿的形成:㈠没有内膜破裂的IMH,认为是由于主动脉滋养血管自然性破裂在主动脉壁内形成血肿;㈡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的IMH,认为是由于溃疡穿透内弹性膜于主动脉壁内形成血肿。许多研究者认为PAU是引起IMH的因素之一,而其他一些学者则认为PAU与IMH是完全不同的,没有任何关系的。目前引用最多的解释是IMH由于主动脉壁内的滋养血管破裂所致,尽管支持这一观点的数据资料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