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16 227人阅读
问题描述: 脑部出现斑点状缺血灶
医生回答(4)
雷鸣 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神经内科
病情分析:脑部斑点状缺血灶可能提示脑血管疾病风险,需就医评估和治疗。
脑部出现斑点状缺血灶通常是指在脑部影像检查中发现的小面积缺血区域,可能是由于血管阻塞或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的脑组织损伤。斑点状缺血灶源于多种因素导致的血管狭窄或闭塞,影响脑部血液供应,增加脑血管疾病风险。斑点状缺血灶也可能与年龄增长、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血管内膜增厚、硬化,进而形成斑块,引起局部供血不足。
定期进行脑部影像检查,如CT或MRI,以监测斑点状缺血灶的变化。同时,积极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有助于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牛建海 主任医师
保定市第一中医院 消化内科
病情分析:脑缺血性疾病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导致大脑、小脑或脑干局部或多部位供血不足,从而引起相应神经系统症状的疾病。治疗主要是神经康复,加强功能锻炼,提高生活质量。并对脑血管病的病因如心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进行治疗,防止再次发病。同时对于患者出现的精神并发症如抑郁、焦虑等应及时用药控制症状,可配合心理辅导改善症状。
陈鹏 副主任医师
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 消化内科
病情分析:脑供血不足的治疗首先要去除危险因素,如治疗高血压、戒烟、禁止过度饮酒。抗血小板药物首选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有效地阻止,血小板凝聚成块,对血液循环有好处,有利于脑部的血液供应。抗凝血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相同,都可以使血液畅通,增加脑部血液供应,降低脑缺血的发作。如颈动脉有严重狭窄超过70%,必要时可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胡瑛 主治医师
聊城市人民医院 内科
病情分析:你好,头晕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是由于人对外界空间判断能力的失衡,导致出现平衡觉障碍或空间觉定向障碍,从而引起天旋地转、头晕目眩、站立不稳、摔倒等症状,还可引发恶心、呕吐等不适。头晕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常见于贫血、低血压、颈椎病、耳部疾病、颅脑疾病、低血糖、恶性心律失常等。也是建议及时就诊检查,明确病因。如果有脑供血不足,也是会出现头晕的,建议完善头颈血管MR进一步明确病变部位,建议完善动态心电图明确,排除心源性晕厥。可以暂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定斑块,活血化瘀等药物及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