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04
问题描述: 吃痔疮药对胃有损伤
医生回答(2)
姚平闯 主治医师
病情分析:吃痔疮药可能会导致胃黏膜损伤、胃炎、胃溃疡、消化道出血等风险,长期服用还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1.胃黏膜损伤
胃黏膜损伤主要是由于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导致胃黏膜屏障受到破坏。胃黏膜损伤可能导致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呕血和黑便。
2.胃炎
胃炎通常由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诱发,这些药物会直接或间接地刺激胃黏膜,产生炎症反应。胃炎的症状包括腹痛、嗳气、食欲减退等,长期不愈还可能增加癌变风险。
3.胃溃疡
胃溃疡的发生与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有关,因为这类药物可以抑制环氧合酶-1和环氧合酶-2的活性,进而影响前列腺素E2的合成,使胃黏膜失去保护作用。胃溃疡会导致胃部持续疼痛、烧心感以及吞咽困难。
4.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是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机制主要与药物对胃肠粘膜的直接刺激作用有关。消化道出血会引起呕血、黑便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贫血、休克等现象。
5.电解质紊乱
电解质紊乱多因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所致,该类药物能通过干扰细胞内外离子平衡来发挥作用。电解质紊乱可能导致肌肉痉挛、心跳异常甚至昏迷。
长时间服用痔疮药可能会对胃造成一定损伤,建议患者在医师指导下用药。若发现胃部不适症状加重,应立即停药并寻求医生帮助。
汉森制药 医师
湖南汉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消化内科
病情分析:
吃痔疮药可能会对胃有一定的损伤,但具体损伤程度需要根据患者服用痔疮药的剂量进行判断。
痔疮药一般是治疗痔的药物,包括痔疮栓、痔疮膏等,一般具有清热通便、消肿止痛等功效。如果患者遵医嘱服用痔疮药,一般不会对胃造成损伤,还可能改善痔引起的疼痛、瘙痒等不适症状。但如果患者长期大量服用痔疮药,可能会对胃肠道造成刺激,引起胃肠道不适症状,如腹痛、腹泻等。如果患者出现上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停药,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必要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硫糖铝、铝碳酸镁等保护胃黏膜药物进行治疗。
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清淡饮食,可以适当食用小米粥、面条等容易消化的食物,减轻胃肠道负担。同时,患者也要避免食用辣椒、花椒等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