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功能主治

2015-07-30

问题描述: 酒精功能主治

医生回答(2)

病情分析:酒精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解热、局麻、消毒等功效作用。由于酒精的药理作用较强,使用时需谨慎并咨询医生。
1.镇静催眠
因为酒精具有中枢抑制的作用,能够降低大脑皮层兴奋性,从而达到镇静催眠的效果。对于存在失眠、焦虑等问题的人群,可遵医嘱适量饮用以改善睡眠质量。
2.抗惊厥
由于酒精能增加γ-氨基丁酸A型受体介导的氯离子通道开放频率,提高突触后膜对GABA的敏感性,故而发挥抗惊厥作用。对于癫痫患者,可在医师指导下通过饮酒来减少癫痫发作次数。但需注意不宜过量,以免引起其他不良反应。
3.解热
酒精可通过扩张血管促进散热,同时影响体温调节中枢,使产热减少,进而起到降温效果。对于发热症状,可以通过口服或外用酒精进行物理降温。但是要注意控制剂量和频次,避免过度降温导致脱水或其他并发症。
4.局麻
酒精能使神经细胞膜稳定性下降,产生超极化状态,从而使神经冲动传导受到阻滞,因此具有局部麻醉的作用。临床上常将酒精与其他药物配制成局麻药膏,如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等,用于减轻手术中的疼痛感。使用时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防止误入眼口鼻黏膜。
5.消毒
酒精可以干扰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破坏其酶系统和氧化还原过程,从而起到杀菌作用。酒精可用于皮肤、医疗器械表面的消毒。应选择无菌操作,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黏膜。
需要注意的是,酒精属于一种外用药,不可内服,且不宜长期连续使用。此外,对酒精过敏者禁用,哺乳期妇女及儿童慎用。

2024-03-16 举报

病情分析:

酒精一般是指乙醇,乙醇功能主治为刺激血管、加快心跳、散热、麻醉、镇痛等。

1、刺激血管

乙醇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是工业上使用最广泛、最重要的中枢神经抑制剂。它可以通过刺激血管扩张,使血液流动加快,增加血液的流动速度,从而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起到促进作用。

2、加快心跳

乙醇可以使心脏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使心跳加快,从而起到加快心脏收缩的作用,对于心脏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避免饮酒过量。

3、散热

乙醇在人体内的代谢速度较快,可以迅速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到人体的各个部位,从而起到散热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高热患者,以帮助维持体温。

4、麻醉

当患者出现难以忍受的头痛症状时,乙醇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头痛的症状。

5、镇痛

乙醇可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神经递质,从而起到镇痛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缓解手术后的疼痛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乙醇对人体的危害比较大,如果患者长期饮酒,可能会导致酒精性肝硬化、肝癌等疾病。因此,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适量饮酒,不要过量饮酒,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如果患者饮酒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2018-09-01 举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