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免疫治疗副作用

2014-11-30

问题描述: 主动免疫治疗副作用

医生回答(3)

病情分析:主动免疫治疗的副作用可能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脱髓鞘病变、肿瘤进展、超敏反应以及感染风险增加。接受主动免疫治疗前应评估个体风险并密切监测相关症状。
1.自身免疫性疾病
主动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但有时会错误地攻击正常组织,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这可能导致多种症状,如疲劳、关节炎和皮肤红斑等,严重时可致器官损伤或功能衰竭。
2.脱髓鞘病变
某些主动免疫疗法可能诱导神经系统的免疫应答,导致神经纤维的髓鞘受损,引发脱髓鞘病变。此风险反应可能导致运动障碍、感觉异常及共济失调等症状,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3.肿瘤进展
部分主动免疫治疗可能会激发肿瘤微环境中的抗原提呈细胞活化并释放促炎症因子,这些因素有助于肿瘤生长和扩散。这可能导致肿瘤体积增大、新病灶形成或病情恶化,缩短患者的生存期。
4.超敏反应
启动机体的免疫应答后,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可能发生超敏反应,这是由于记忆性T细胞被激活所致。该风险反应通常包括荨麻疹、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需要紧急处理以防止危及生命的情况发生。
5.感染风险增加
在接受主动免疫治疗期间,患者的免疫系统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易受到外来病原体的侵袭。这可能会导致各种类型的感染,从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到严重的血流感染不等,需密切监测并及时采取抗感染措施。
接受主动免疫治疗的患者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定期进行免疫状态评估和实验室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并管理潜在的副作用。

2024-01-20 举报

病情分析:

主动免疫治疗是指疫苗接种,其副作用主要包括局部反应、胃肠道反应、发热、过敏反应、全身反应等。

1、局部反应

接种疫苗后,注射部位可能会出现红肿、疼痛、发痒等症状,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不需要过分担心,也不用进行特殊治疗,通常在2~3天后会自行缓解。

2、胃肠道反应

接种疫苗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一般在1~2天内会自行缓解。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甲氧氯普胺片、蒙脱石散等药物进行治疗,有利于症状的改善。

3、发热

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出现发热的情况,如果体温没有超过38.5°C,可以使用温热的毛巾擦拭手心、脚心、腋窝等部位,有利于降温。如果体温超过38.5°C,可以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4、过敏反应

如果患者属于过敏体质,可能会对疫苗中的成分过敏,从而出现皮肤瘙痒、红肿、丘疹等过敏反应。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5、全身反应

部分患者在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反应。建议患者可以适当卧床休息,一般在1~2天内会自行缓解。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患者要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患者在接种疫苗后,需要在接种地观察半小时,如果没有出现不适症状,可以自行离开。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2017-07-16 举报

病情分析:化疗会有一定的副作用,建议在化疗的时候配合温和的中药进行调理,能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提高治疗效果,另外对于不适合化疗的病人可以单独采用中药治疗。

2017-07-16 举报
展开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