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18 579人阅读
问题描述: 凝血酶时间偏低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有什么
医生回答(3)
郑永江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血液内科
病情分析:凝血酶时间偏低可能是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维生素K缺乏、纤维蛋白原缺乏、血小板功能异常或凝血功能障碍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症
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是由于凝血因子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遗传性疾病,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或功能缺陷。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输注凝血因子替代疗法进行治疗,如新鲜冷冻血浆、冷沉淀物等。
2.维生素K缺乏
维生素K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参与凝血因子的合成。其缺乏会导致凝血因子合成不足,凝血酶时间延长。补充维生素K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可通过口服维生素K制剂或注射给药来纠正缺乏状态。
3.纤维蛋白原缺乏
纤维蛋白原是血液凝固过程中的关键蛋白质之一,其缺乏会影响凝血酶时间。低纤维蛋白原可能导致出血倾向。提升纤维蛋白原水平通常采用静脉内输入人纤维蛋白原制品的方式实现。
4.血小板功能异常
血小板功能异常是指血小板不正常地发挥止血作用,可能影响凝血酶时间。这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或获得性条件引起的。针对血小板功能异常的治疗需个体化制定,可能包括血小板输注或特定药物治疗,如重组人血小板生长因子。
5.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功能障碍指凝血系统中任一环节出现问题,导致凝血酶时间异常。常见原因有遗传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减少症等。治疗凝血功能障碍的方法取决于具体原因,可能需要补充缺乏的凝血因子或血小板,也可能需要应用抗纤溶药物,如氨甲环酸。
建议定期监测凝血酶时间以评估病情变化,同时注意观察是否有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鼻出血等。必要时,可进行血常规、D-二聚体检测以及骨髓穿刺等进一步检查。
刘祥礼 主任医师
日照市中医医院 内科
病情分析:你好!凝血酶原时间偏低多见于血栓栓塞性疾病及高凝状态等,建议及时到正规三甲医院就诊,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一步查明原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平时放松心情,避免过度紧张焦虑,饮食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积极锻炼,提高身体机能。
逯长平 主治医师
临清市医院 全科
病情分析:你好,凝血酶原时间偏低多于血栓栓塞性疾病及高凝状态等有关。建议不用过于紧张.凝血酶原时间有时会有波动的,偶尔稍偏低一点应该没有大的问题.建议定期复查即可。
追问:凝血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有什么区别?
回答:
你好,凝血酶时间,是指在血浆中加入标准化的凝血酶原后血液凝固的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是指在缺乏血小板的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因子后,凝血酶原转化为凝酶导致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