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09 395人阅读
问题描述: 中性粒细胞偏低什么原因
医生回答(3)
赵曙光 副主任医师
太和县人民医院 急诊医学科
病情分析:
中性粒细胞偏低可能是由于生理性因素、药物因素、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白血病等原因所导致。
1、生理性因素
如果患者长期处于寒冷的环境中,或者是长期接触X射线、γ射线等放射性物质,可能会对机体造血功能造成一定的抑制,从而出现中性粒细胞偏低的情况。建议患者远离寒冷的环境,同时还可以适当进行运动,比如慢跑、游泳等,有助于增强抵抗力,改善中性粒细胞偏低的情况。
2、药物因素
如果患者长期使用氯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可能会对机体造血功能造成抑制,从而出现中性粒细胞偏低的情况。建议患者需要及时停止使用药物,以免引起不良的后果。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提高抵抗力。
3、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指多种原因导致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所致的血液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症状,同时还可能会伴有中性粒细胞偏低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司坦唑醇、达那唑等药物进行治疗。对于严重贫血的患者,则需要通过输血的方式进行治疗。
4、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与遗传、环境、雌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疲倦、体重下降等症状,同时还可能会伴有中性粒细胞偏低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布洛芬、吲哚美辛等非甾体抗炎药进行治疗。
5、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患者一般会出现上述情况,同时还会伴有发热、出血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伊马替尼、尼洛替尼等药物进行靶向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化疗、放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患者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姚莉 主治医师
病情分析:中性粒细胞偏低可能是由药物副作用、免疫系统紊乱、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感染后恢复期、放射性损伤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如抗风湿药、解热镇痛药等可能影响白细胞计数,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停用相关药物后通常可恢复正常。
2.免疫系统紊乱
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其他慢性病状态可能导致机体免疫反应异常,进而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治疗需针对原发病进行,例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等改善病情。
3.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骨髓是生产所有血细胞的地方,当其出现功能性或结构性异常时,会影响中性粒细胞的产生。这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感染、化学物质暴露等原因引起的。治疗选择取决于具体原因,可能包括促红细胞生成素、环孢素A等药物以及干细胞移植。
4.感染后恢复期
感染后身体处于应激状态,以对抗病原体,此时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也会增加,从而暂时抑制中性粒细胞的生成。此为正常生理现象,无需特殊处理,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支持即可。
5.放射性损伤
接受放射线照射后,辐射会对骨髓中的干细胞造成损伤,影响中性粒细胞的生成。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治疗,如输注红细胞、血小板等,同时需要预防继发感染。
建议定期监测血常规,以便及时发现中性粒细胞的变化。必要时,医生可能会推荐进行骨髓穿刺活检等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以评估骨髓造血功能。
邓燕 主治医师
云南省精神病医院 全科
病情分析:只是一个比值的偏低,一般是不会有什么影响的了,因为影响检查结果的因素是很多的了,比如是不是检查前的的饮食结构,有没有睡眠的问题,那么也是可能影响的了。而且别的指标都是正常的,绝对值等都是正常的,那么就不需要在意的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