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03
问题描述: 应激性心理创伤
医生回答(2)
李文卿 主治医师
全科
病情分析:应激性心理创伤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眼动脱敏再处理、正念冥想、身体反应调节训练、支持团体疗法等方法进行治疗。若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应考虑转诊至心理健康专业人员进行评估和治疗。
1.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让患者识别并改变不健康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来减轻应激性心理创伤的症状。此方法有助于个体从错误观念中脱离出来,减少因负面思考而加剧的心理压力。
2.眼动脱敏再处理
眼动脱敏再处理利用快速眼球移动技术帮助个体重新评估并减轻由创伤经历引起的记忆负担。研究证实快速眼球移动技术能够改善相关记忆的处理效率,从而缓解因应激源诱发的焦虑、恐惧等情绪反应。
3.正念冥想
正念冥想鼓励个体专注于当下时刻,接受但不评价身心感受,以培养对自身内部体验的觉察力。实践正念冥想有助于提高个体应对压力的能力,促进心理健康恢复。
4.身体反应调节训练
身体反应调节训练旨在教导个体有效地管理和控制生理反应,如心率和呼吸速率,以应对压力情境。该措施有助于个体更好地适应应激状态,降低因过度生理反应导致的心理不适感。
5.支持团体疗法
支持团体疗法提供一个安全且互助的环境,让经历过类似创伤的人们分享经验、给予彼此情感上的支持。参加支持团体活动可以帮助个体感受到被理解与接纳,有利于减轻孤独感和社交回避倾向。
除了上述建议外,睡眠管理也是关键要素。充足的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也有助于大脑整合日间经历,包括可能的应激事件,从而促进心理健康。
付贵明 副主任医师
威县贺营镇大宁卫生院 中医妇幼保健科
病情分析:
应激性心理创伤可能是由于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社会因素等原因所引起的。
1、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是指社会中的各种突发性的、意外性的事件,如自然灾害、人为的疾病、社会动荡、经济困难、同事间的冲突等,都可能会导致人们出现应激性心理创伤。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盐酸舍曲林片、盐酸帕罗西汀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可以配合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等。
2、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是指人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种种的原因,导致心理上出现一些问题,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应激性心理创伤。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盐酸丁螺环酮片、盐酸舍曲林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可以配合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等。
3、环境因素
如果患者长期处于压力过大的环境中,可能会导致心理出现问题,从而诱发应激性心理创伤。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劳拉西泮片、阿普唑仑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可以配合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等。
4、生理因素
如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应激事件,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应激性心理创伤,比如失恋、失去亲人、生病等。建议患者可以通过心理暗示的方式进行缓解,也可以多和家人朋友进行沟通。
5、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是指社会中的各种突发性的、意外性的事件,如自然灾害、人为的疾病、社会动荡、经济困难、同事间的冲突等,都可能会导致人们出现应激性心理创伤。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盐酸舍曲林片、盐酸帕罗西汀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可以配合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等。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