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9
问题描述: 中年妇女尿失禁的原因
医生回答(2)
金映杰 主治医师
病情分析:中年妇女尿失禁可能是由压力性尿失禁、年龄相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雌激素缺乏、盆腔器官脱垂、肥胖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压力性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是由于骨盆底肌肉和尿道括约肌功能减弱导致的。当腹压增加时,如咳嗽、打喷嚏或运动,尿液不自主地流出。可通过行为疗法或手术来改善症状,如提肛运动、电刺激等。
2.年龄相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
随着年龄增长,膀胱壁神经肌肉功能逐渐减退,对储尿控制能力下降,从而引起尿频、尿急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胆碱能药物进行治疗,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
3.雌激素缺乏
雌激素水平降低会导致尿道黏膜变薄,失去张力,易受细菌侵袭而发生感染,进而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补充雌激素可以缓解症状,常用方法包括口服或外用雌激素制剂,如戊酸雌二醇片、乙烯雌酚软膏等。
4.盆腔器官脱垂
盆腔器官脱垂是指盆腔内脏器下移压迫或牵拉到邻近器官,导致排尿困难、尿失禁等情况的发生。轻度者可以通过盆底肌肉锻炼加强盆底肌肉力量和张力;重度则需手术矫正,如阴道前壁修补术、子宫悬吊术等。
5.肥胖
肥胖人群腹部脂肪堆积较多,会对盆底组织产生压力,影响膀胱和尿道的功能,导致尿失禁。减轻体重可减少腹部压力,预防尿失禁的发生。建议通过饮食调整和适量运动来实现减肥目标。
针对中年女性的尿失禁问题,建议定期进行盆底肌肉训练以增强肌肉支撑力,同时注意保持水分摄入量适宜,避免过量饮水造成膀胱负担。如有必要,还应考虑进行盆底肌肉评估以及膀胱功能测试,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
付贵明 副主任医师
威县贺营镇大宁卫生院 中医妇幼保健科
病情分析:
中年妇女尿失禁的原因包括妊娠、分娩、尿路感染、盆腔脏器脱垂、尿道括约肌功能减退等。
1、妊娠
妊娠期随着胎儿的生长,子宫也会逐渐增大,可能会对膀胱造成压迫,从而引起尿失禁。通常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在分娩后可逐渐恢复正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建议中年妇女在妊娠期间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尿失禁的症状。
2、分娩
如果是分娩后的中年妇女,可能是由于在分娩时,胎儿较大,对膀胱以及尿道括约肌造成一定的损伤,从而引起尿失禁的症状。通常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在产后可逐渐恢复正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建议中年妇女在产后注意保持局部卫生,以免引起感染的情况。
3、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通常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可能会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严重时还有可能会出现尿失禁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钠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建议患者多喝水,可以促进身体新陈代谢,有利于疾病康复。
4、盆腔脏器脱垂
如果是中年妇女,可能是因为盆腔脏器脱垂引起的,可能会导致膀胱尿道下移,从而引起尿失禁的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米多君、雌三醇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5、尿道括约肌功能减退
中年妇女随着年龄的增长,尿道括约肌功能会逐渐减退,从而引起尿失禁的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丙米嗪片、酒石酸托特罗定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如果中年妇女出现尿失禁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查明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