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3 661人阅读
问题描述: 新生儿新生儿面部青紫
医生回答(3)
吴泽霖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儿科
病情分析:
新生儿面部青紫一般是指新生儿皮肤青紫,可能是由于环境因素、皮下毛细血管比较丰富、先天性心脏病、肺炎、新生儿溶血病等原因所引起的,家长需要根据原因给新生儿进行针对性治疗。
1、环境因素
如果新生儿所处的环境温度比较低,可能会导致面部的皮肤出现收缩,从而引起皮肤青紫的症状,家长可以通过给新生儿保暖的方式进行改善,比如使用暖宝宝、热水袋等。
2、皮下毛细血管比较丰富
新生儿的皮下毛细血管比较丰富,如果皮肤受到外力的撞击,可能会导致皮下的毛细血管破裂,从而引起皮肤青紫的症状。家长可以通过局部热敷的方式进行改善,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症状的改善。
3、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是指新生儿在胚胎时期,心血管发育异常引起的一种疾病,如果新生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可能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障碍,从而引起皮肤青紫、呼吸困难等症状。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新生儿使用片、螺内酯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还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比如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等。
4、肺炎
新生儿肺炎是指新生儿的肺部发生炎症性疾病,可能与吸入性肺炎、感染性肺炎等因素有关,新生儿可能会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还可能会伴有皮肤青紫的情况。建议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新生儿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肟颗粒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家长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吸入用布混悬液、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等药物进行雾化治疗。
5、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是指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免疫性溶血,可能与母亲的血型、新生儿的血型、胎儿的血型等因素有关,新生儿可能会出现面部青紫、黄疸、贫血等症状。建议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新生儿使用醋酸片、片等糖皮质激素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家长也可以通过输血的方式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做好新生儿的保暖措施,避免着凉,注意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同时要注意合理饮食,加强营养,适当地给新生儿补充维生素,增强抵抗力。如果新生儿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关涵韵 主治医师
病情分析:新生儿面部青紫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缺氧、颅内出血等,需针对具体病因进行治疗。可采取氧疗、头颅血肿加压包扎、颅内出血脑水肿治疗、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等措施进行治疗。若症状持续或加剧,应立即就医以评估和处理相关问题。
1.氧疗
通过提供高浓度氧气或将患者置于高压舱内增加氧气含量来改善通气功能,从而提高血液中氧气水平。高海拔地区易发生低氧血症,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呼吸困难等症状。上述措施旨在纠正低氧状态,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2.头颅血肿加压包扎
使用弹性绷带对头部施加适度压力,限制血肿范围扩大,通常持续数日至一周不等。头颅血肿多因分娩时产道压迫所致,在未发生感染的情况下采用非手术方法处理即可。过紧的包扎可能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不利于伤口愈合。
3.颅内出血脑水肿治疗
颅内出血脑水肿治疗包括控制颅内压增高的药物如、甘露醇等,以及针对原发病因的治疗如抗纤溶药止血芳酸等。颅内出血后脑水肿会导致颅内压增高,引起头痛、呕吐等症状。上述治疗有助于减轻水肿、降低颅内压。
4.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
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是通过吸入器给予患儿适量外源性PS以改善其呼吸功能稳定性及预后效果的一种方式。新生儿早期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时,由于自身产生不足而影响肺泡稳定性和通透性;使用外源性PS可补充缺失部分,促进正常呼吸循环功能恢复。
5.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包括维持生命体征平稳、支持脏器功能、防治脑水肿等综合措施。该病由围产期窒息引起脑组织供氧不足导致损伤,需要及时识别并采取相应干预手段以减少神经细胞损害程度。
在监测新生儿面部青紫的同时,应定期评估婴儿的心率和呼吸频率,以确保其处于安全范围内。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进一步了解心脏结构和功能是否异常。
黄颖 主治医师
病情分析:正常新生儿刚出生时,口周、手掌、足趾等处容易见青紫,这是由于动脉导管于卵圆孔尚未关闭,仍然保持者左右至左分流,肺部尚未完全扩张,肺换气功能不完善以及周围皮肤血流灌注不良所导致的。数分钟后,随着循环系统的改变完成,动静脉血流完全分开,就会恢复成红色!但有是新生儿皮肤仍然呈轻度青紫,尤其你出生时暴露在寒冷环境中,肢体远端局部血流变慢,还远血红蛋白增多,肢端仍然呈现青紫,但是保温后青紫可减轻至消失!